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烦

虚烦

证名。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多由伤寒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胸中,或病后余热留恋,或津涸、血虚肾亏痰饮虚劳等所致。常伴郁闷不寐口干咽燥等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主之。”《类证治裁·烦躁》:“其杂症虚烦,因津涸燥结而烦者,人参固本丸枣仁竹叶。因血虚烦渴,至夜躁热尤甚者,当归补血汤。因肾水下竭,心火上炎而烦者,生料六味丸煎服。病后余热欲吐,虚烦不安者,人参竹叶汤竹茹汤。病久烦热不止,六味汤加枣仁。肥人虚烦不眠为痰,温胆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亦有虚烦状似伤寒,但不恶寒,头身不痛,脉不紧数者,则可选竹叶汤(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猜你喜欢

  • 天受

    疫病的传播方式之一。指虽未接触病人,但经自然界的空气、水源等的传染而受病。《温疫论》上卷:“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

  • 厉痈

    病名。出《灵枢·痈疽》。又名厉疽。多由足三阳经湿热下注或足三阴经亏损所致。发于足旁小趾之侧。若初起红肿疼痛,溃破有脓,属湿热偏盛,为顺证,易治;若初起局部色黯,痛不显,不易成脓,或溃破清稀,属阴气凝结

  • 元胡

    见《中药材手册》。为延胡索之处方名,详该条。

  • 腰俞

    经穴名。代号DU2。出《素问·缪刺论》。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属督脉。位于骶部,第四骶椎下,当骶管裂孔中。布有尾骨神经分支和骶中动、静脉分支。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

  • 阴阳参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手掌参之别名,详该条。

  • 叶子林

    【介绍】:见叶汝楠条。

  • 红内黑尖舌

    舌的后半部红色,舌尖有黑色苔。为足少阴蕴热乘于手少阴之象,可用竹叶石膏汤(见《伤寒舌鉴》)。

  • 口下黄肥疮

    病证名。指小儿流涎,口下肥烂而有黄汁渗出者。《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渍于颐,生疮黄汁出,浸淫肥烂挟热者,疮汁则多也。”治宜外搽碧玉散。

  • 大一

    见太乙条。

  • 朱东樵

    【介绍】:见朱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