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省药用植物志》。为茜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锦庭。江苏无锡人。钻研内、外科,为江浙名医,1805年撰有《疡科心得集》,附有医案;并与吴长灿合辑《景岳新方歌》1卷。
病证名。指风邪、湿痰所致的头痛。《赤水玄珠·头痛门》:“风湿头痛亦作痰患。”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玉壶丸、加减神术散、羌活胜湿汤等方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四。生于足心涌泉穴之痈疽。又名涌泉痈、井泉疽、足心痈、足心发、脚心痈、脚心毒、足底疔、穿心疔、水疔、病穿板、脚底穿心疔、穿板疽、丹疽、掌心疽、穿板龟、穿窟天蛇。因肾经虚损,湿热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蒟酱叶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脊柱骨。详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茵芋之别名,详该条。
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诸脏之盖,百脉所朝。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先犯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故称娇脏。
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脉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胸胁部。本脉发生病变,实则浑身尽痛;虚则全身关节松弛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