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又名火嗽。肺受热邪而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咳嗽频繁,吐黄色稠痰,面红咽干,指纹紫色。治宜清宣肺热。用泻白散加减。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葱实,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口腔内颊粘膜上,当口角平开1寸处。主治黄疸、瘟疫、口疳,齿龈溃烂等。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歪头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植药调查》。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见单南山《胎产证治录》。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涎与唾的合称。俗称口水。详涎、唾条。
六腑病候之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与脾相为表里,共司升清降浊。胃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客寒积热、饮食不节、或胃气虚弱所致。临床表现,以呕逆飧泄、痞满疼痛、胀嘈杂为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胃病者
病名。指头顶部骨损伤。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证治详见脑骨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