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牛含水之别名,详该条。
即放痧法。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手丫发。见该条。
即至宝锭,见该条。
通常指外感之风邪,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参风条。
促发灸疮和保护疮面的膏药。据《医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诀》载:以黄芩、黄连、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叶、当归、薄荷、川芎、葱白各等分,用香油煎药去渣,再下铅粉熬成膏,专贴灸疮。日换1次。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颊。详见啮舌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夫小儿黄病者,是热入于脾胃,热气蕴结,与谷气相搏,蒸发于外,故皮肤悉黄,眼赤黄也。脾与胃合,俱象于土,候于肌肉,其色黄,故脾胃内热,即蒸发于外,令肌肤黄也。”《幼幼集成》谓小儿
见《本草纲目》。为木棉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囊秘喉书》。鏁,同锁(《集韵》)。即锁喉风。参见喉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