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多因风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壅塞肺系,气道受遏而失音。症见头昏身热,烦渴,汗出,咳嗽,喉痛失音。治宜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用银翘散、粘子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瘖、暴瘖等条。
出《新修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理瀹骈文二十一种膏药》。辑人不详。2卷。刊于1875年。本书取吴尚先《理瀹骈文》一书中的21个膏药方(附糁药方27种,补录验方10余首)编成。上卷述各方的治疗病证;下卷记各方的配合制法。后
见幼科指南条。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即阳明经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经病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天共有60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称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成为一个节气。《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谓之气。”
病证名。指呕吐因肺胃有热,复伤燥邪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燥火呕吐之症,喘逆呕吐,吐则气急,呕少难出,口唇干燥,烦渴引饮。”脉多浮数或数大。宜选用清燥汤、葛根石膏汤、门冬知母汤等方。
即沉寒痼冷。见痼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