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比喻事权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命令大夫士蒍在蒲、屈两地为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筑城。士蒍草草完事,夷吾向晋献公告状。为此,晋献公对士蒍进行批评。士蒍分辩道:“我还未听说家中未死人先哭一通,没有敌情就去筑城的事情。我修筑城池不好是不敬;而修好城池却为将来的敌人提供了保障,则是不忠。《诗经》上说:只有修德才能安定;只有团结群公子,才是可靠的长城。您如修德而又团结群公子,又何必要为他们筑城呢?如果修城,不出三两年,即会因内乱而对之用兵,又何必把城铸得那么牢固呢?”从朝中退出后,士蒍又编了一个顺口溜唱道:“狐皮大衣毛茸茸,一个晋国三个公,唉呀!我到底听谁的令。”

【出典】: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唯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句】:

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十羊九牧,直意难行;一国三公,适从焉在?” 唐·杜甫《草堂》:“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猜你喜欢

  • 轮四角

    同“车生角”。宋陆游《数日秋气已深》诗:“避俗要生轮四角,出门何啻路三叉。”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太甲中》(卷二):“王(太甲)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逃脱),’”商王太甲无道,贤相伊尹将他放逐,三年后太甲

  • 五字擢英材

    晋 郭颁《魏晋世语》:“司马景王命中书郎虞松作表,再呈不可,意令松更动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会(钟会)取草视,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景王曰:‘不当尔耶?’松曰:‘钟会也。’王曰:‘如此

  • 病嗜土炭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四《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凡人好辞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啖土炭嗜酸咸者,不得则大戚。”柳宗元论及爱好之甚者皆成癖,例举好食土炭,也有好酸咸等。后因以为嗜好之

  • 刘葛鱼水

    《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后因以“刘葛鱼水”为君臣相得的典故。唐李白《君道曲》:“小白鸿翼于夷吾,刘

  • 墦间得醉

    源见“乞墦”。谓依靠乞求过活。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今朝甘自居穷巷,无限墦间得醉归。”

  • 洛龟河龙

    源见“河图洛书”。传说中驮出河图洛书的神龟神兽。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洛龟河龙,文有生而不文无生。”

  • 锥指

    语出《庄子.秋水》篇。说战国时诡辩家公孙龙不懂庄子思想。并诡刺公孙龙“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大意是:这简直是用管去窥测天,用锥去钻地一样。上句喻公孙龙不知庄子思想的博大,下句喻其莫测庄

  • 燕足系诗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覩堂上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东海来,往复必经由

  • 宿瘤

    源见“宿瘤采桑”。用为丑女的典型。《三国志.徐邈传》:“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加粉脂则宿瘤进,蒙不洁则西施屏。”【词语宿瘤】   汉语大词典: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