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七才子

七才子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而以李何为首。他们对于文学的见解虽不尽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代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一个流派,称前七子。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并称,为后七子,而以李、王为首。他们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相互标榜,声势很盛,以致模拟成风,作品雷同。“七子”派的文学主张及诗文创作对明中叶及其以后的文坛具有极大的影响。

【出典】:

明史》卷286《文苑列传二·李梦阳传》7348页:“(梦阳)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明史》卷287《文苑列传三·李攀龙传》7377、7378页:“攀龙之始官刑曹也,与濮州李先芳、临清谢榛、孝丰吴维岳辈倡诗社。王世贞初释褐,先芳引入社,遂与攀龙定交。明年,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


猜你喜欢

  • 斧政

    同“斧正”。政,通“正”。苏曼殊《与刘之书》:“拙诗蒙斧政,不胜雀跃。”【词语斧政】   汉语大词典:斧政

  • 一定不易

    《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 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明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商器质素无文,周器雕篆细密,此固

  • 割鸡炊黍

    源见“范张鸡黍”。谓尽其所有以款待好友。元白朴《摸鱼子》词:“望参差,冶城烟树,故人知在琳宇。绣衣来就论文饮,随意割鸡炊黍。”

  • 布在方策

    见〔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词语布在方策】  成语:布在方策

  • 悬羊击鼓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开禧用兵,诸将皆败,唯毕再遇数有功……尝与虏对垒,度虏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一夕拔营去,虑虏来相追,乃留旗帜于营,并缚生羊,置其前二足于鼓上,击鼓有声。虏不觉其为空营,复相

  • 悲歌击筑

    源见“燕市悲歌”。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或情怀。宋陆游《老将》诗:“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湖城。”并列 形容气氛悲壮苍凉。语本《史记·刺客列传》:“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

  • 入褚

    《左传.成公三年》载:春秋时,晋将荀罃被楚所俘,郑国一位商人打算把荀罃藏在大口袋中带出楚国。褚,装衣物所用之囊。后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陈书.吴明彻传》:“方欲息驾阴山,解鞍瀚海,既而师出已老

  • 触藩

    同“羝羊触藩”。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词语触藩】   汉语大词典:触藩

  • 头皮断送

    同“断送老头皮”。清吕留良《得孟举书志怀》诗:“自古相知心最难,头皮断送肯重还?”

  • 衅起萧墙

    见“祸起萧墙”。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词语衅起萧墙】  成语:衅起萧墙汉语大词典:衅起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