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因。 表示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是因为受事物本身的局限。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清.翁方纲《神韵论中》:“彼痴肥貌袭,正患坐在题中,举眼不见四周之轮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单引〔不识庐山真面目〕。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其他 缘,因为。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是处在庐山深山之中。比喻身在其中或观察事物如果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就不能正确认识它的本来面目。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用于认识方面。


猜你喜欢

  • 镆鎁

    同“莫邪”。鎁,通“邪”。唐刘长卿《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诗:“何事浮溟渤,元戎弃镆鎁。”明卓人月《花舫缘》三出:“水色呵,削芙蓉镆鎁。”【词语镆鎁】   汉语大词典:镆鎁

  • 骂坐灌夫

    源见“灌夫骂坐”。借指刚直不谀不畏权势的人。宋沈瀛《减字木兰花.嗔》词:“刚而使酒,骂坐灌夫忘客寿。”【词语骂坐灌夫】   汉语大词典:骂坐灌夫

  • 春月胜秋月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元祐七年正月,东坡先生在汝阴州,堂前梅花大开,明色鲜霁,先生王夫人曰:‘春月色胜如秋月色。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宋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3年)正月,苏轼在颍

  • 王子吹箫

    同“王子吹笙”。唐许浑《缑山庙》诗:“王子吹箫月满台,玉箫轻转鹤裴回。”

  • 藏鳞羽

    《后汉书.逸民传.陈留父老传》:“父老趋而过之,植其杖,太息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东汉时,陈留父老曾以“龙不隐鳞,凤不藏羽”感叹张升等人隐逸事。后

  • 辞金

    源见“四知金”。谓为官廉洁自律,不受非义之赠。元马臻《述怀五十韵》:“献璞悲和泣,辞金忆震贤。”

  • 耳食之谈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董仲舒断狱》:“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耳食讲的是用耳朵吃饭,不知食物滋味。后以耳食之谈比喻不动脑筋,轻信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亦作“耳食之言”。鲁迅《集外集拾遗.

  • 看朱成碧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六载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大凡人在意绪纷乱或愁闷萦怀时,常有不辨五色的反常现象。诗人用“看朱成碧”描绘此种心境,颇能传神。后因以形容

  • 唱骊歌

    同“歌骊驹”。周恩来《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二:“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

  • 尧阶

    旧题周.尹文《尹文子》:“尧为天子,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阶三尺,茅茨不剪。”(据《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传说尧帝居住的是茅草房,台阶也是以土筑成的。后用为咏帝王生活俭朴之典。唐.褚载《长城》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