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不经招请而自来的客人。《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来。”


偏正 速,邀请。无邀请而上门来的客人。语出《易经·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告”。柳建伟《都市里的生产队》:“一日,我让妻在家帮我整理病历,两个~来了我的家。”※速,不要理解为“迅速、快”。△指你不请自到的客人。


不请而至的客人谓之 “不速之客”。那么,“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 “请”吗?

《易·需》: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疏: “速,召也。不需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尔雅·释言》: “速,征也、召也。”《诗·召南·甘棠》: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传: “速,召也。”《诗·小雅·伐木》: “既有肥羚,以速诸父。”“速”训同。《吕览·分职》: “令召客者酒酣。”高诱注: “召,请也。”

至此,问题似乎解决了,“速”就是 “召”、“请”的意思。

然而,“速”为什么有 “召”、“请”之意呢?

原来, “速”乃 “”之借字。 《说文·言部》: “, 旋促也。” ,《说文·食部》云,“申时食也”,即下午四五点钟的饭食。此时吃饭,“需要催请”。因此,“速”() 有催 “请”之义。这是王宁先生 《训诂学原理》中溯本求源之例,实在令人高山仰止。

现代语言中, “不速之客”一语在一定场合又指突然而至的暴客、歹徒,此系 “不速”之义而来。


【词语不速之客】  成语:不速之客汉语词典:不速之客

猜你喜欢

  • 一字褒贬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字以成言。”孔颖达疏:“《庄二十五年》:‘陈侯使女叔来聘。’传曰:‘嘉之,故不名。’《僖二十五年》:‘卫侯 毁灭邢。’传曰:‘同姓也,故名。

  • 素车白马

    指刘邦率军西进,打败秦军,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投降。后以此典作为投降者所用的车马;又衍为丧服。汉元年(前206年),刘邦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脖子上系着绳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喜爱仁德,不喜爱学问,那种流弊便是容易被人愚弄。 意谓只注重品德修养而放松学习是一种偏向。语出《论语.阳货》:“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抱朴子.仁明》:“抱朴子答曰:‘古人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 下泽辕

    同“下泽车”。宋韩维《次韵和君实寄景仁》:“每诵少游语,顾惭下泽辕。”

  • 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潜虽伏矣:为“虽潜伏矣”之倒文。孔:很。昭:明。一作“炤”。 原意谓鱼虽潜藏于深水,仍旧明白可见。 后泛指事物无可掩蔽。语出《诗.小雅.正月》:“鱼有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礼记.

  • 五尺之童

    省称“五尺”。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代的尺短,故可称“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贾:同“价”。【词语五尺之童】  成语:五尺之童汉

  • 置铅击筑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其友高渐离以善击筑闻于秦始皇。秦始皇矐其目,仍使击筑。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伺机举筑扑击秦始皇,不中被诛。后以“置铅击筑”为抗暴复仇的典故。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

  • 河上公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汉文帝赴河滨草庵访河上公,“公即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帝乃下车稽首。”“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

  • 敲石出火

    见“石火电光”。明·张岱《越绝诗小序》:“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之际,如~,一闪即灭。”

  • 传之其人

    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鲁迅《“题未定”草》8:“那些了不得的作家……要把一生的作品,只删存一个或三四个字,刻之泰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