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食马肝

不食马肝

史记.儒林列传.辕固生传》:“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

儒学博士、清河王太傅辕固生,与黄生在汉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认为,汤、武灭桀、纣,是以臣弑君的叛逆行为;辕固生则说,桀、纣无道,失去民心,汤、武吊民伐罪,是受命于天的义德之举。汉景帝作了个不分是非的折衷“裁决”:说谈论学道不谈汤、武受命的事,不能算是愚昧;也好比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得欣赏味道是一样,各有所好,各人说各人的事罢了。后因以不食马肝用为不加可否,各说各事之典。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九《初春遣兴三首始于志退休而终于惓惓许国之忠亦臣子大义也》诗:“舍鱼正可取熊掌(《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食肉何须食马肝。”


述宾 据说马肝有毒,不能食用。比喻明知不该做的事不必再去研究它。《汉书·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多用于情状方面。


【词语不食马肝】  成语:不食马肝汉语词典:不食马肝

猜你喜欢

  • 相庄

    同“相敬如宾”。庄,恭敬。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惧内》:“近年吴中申 王二相公,亦与夫人白首相庄,不敢有二色。”清冯桂芬《吴氏节孝祠记》:“太安人年十有六归儒林君,逮事舅姑,以孝闻。相庄十有三载,而儒

  • 尘垢囊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王中郎(坦之)与林公绝不相得。王谓林公‘诡辩’;林公道王云:‘箸腻颜帢,?布单衣,挟《左传》,逐郑康成车后,问是何物尘垢囊!’”刘孝标注引《裴子》曰:“林公云:‘文

  • 鲁人回日

    同“鲁阳挥戈”。南朝 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阙之诚,竟无鲁人回日之感。”见“鲁阳挥戈”。南朝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之诚,竟无~之感。”【词语鲁人回

  • 玉石火炎灰

    源见“玉石俱焚”。指玉石俱焚的遗迹,形容大面积的雪色。唐韩愈《咏雪赠张籍》:“鲸鲵陆死骨,玉石火炎灰。”

  • 席上儒

    源见“席上珍”。喻指才德美善受人推重的儒者。唐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自得寰中辨,偏推席上儒。”

  • 柯亭

    同“柯亭笛”。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温庭筠》:“〔温庭筠〕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词语柯亭】   汉语大词典:柯亭

  • 庄舄泪

    同“庄舄哀”。清钱谦益《丁家水亭再别栎园》诗:“鼓角三更庄舄泪,残棋半局鲁阳戈。”

  • 鸿鹄将至

    《孟子.告子上》:“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后因以“鸿鹄将至”比喻心思旁骛,另求所得。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

  •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方:方术。 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后用以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在一起。语出《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汉.王符《潜夫论.本政》:“

  • 驱疟杜诗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杜甫》:“有病疟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疗之。’病者曰:‘云何?’……杜曰:‘更诵吾诗云:子章髑髅(髑髅,音dú lóu,即骷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其人诵之,果愈。”相传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