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坐榻无毡

坐榻无毡

毡(zhān沾),用兽毛砑成的片状物,可以防寒的用品。也作“坐客无毡”、“客无毡”、“割半毡”、“半毡”、“割毡”等,据江革的故事概括而来。江革,字休映,南朝梁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人。梁时任御史中丞、度支尚书等职。以敢于弹劾权贵,刚直廉洁见称。少时丧父,贫穷,好学不倦,南朝齐时入太学,被王融、谢眺所器重,曾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学士。有一次谢眺去探访江革,天正下雪,气候严寒,他见江革衣衫单薄,只坐在破絮单席之上,刻苦用功,嗟叹良久,于是脱下身上的短袄,又将自己所带的毡子割下半块一并送给江革充当卧具。后世常以此典形容士人贫寒苦学或对寒士的顾惜资助。

【出典】:

梁书》卷36《江革传》522、523页:“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眺雅相钦重。眺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rú如,短衣,短袄),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例句】:

宋·苏辙《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之一:“公田种秫全抛却,坐客无毡谁与钱。” 宋·黄庭坚《次韵张秘校喜雪》之一:“学子已占秋食麦,广文何憾客无毡。” 金·元好问《寄钦用》:“长门有赋人谁买,坐榻无毡客益寒。” 清·王士祯《题江辰六借书图》之一:“何人解似宣城守,手为江郎割半毡。” 清·吴雯《雨亭王公雪中旋斾喜成二十韵》:“袁安谁枉辙,江革尚分毡。” 清·毛奇龄《冬日过上海署故人任明府制衣衣我感赋》诗:“割毡何足赠江革,解襦不敢衣顾郎。” 清·黄景仁《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半毡分谢眺,一塌下陈藩。”


【典源】《梁书·江革传》:“ (谢) 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 (ru),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南史·江革传》亦载。

【今译】南朝梁江革自幼聪敏,虽少孤贫而读书勤奋,上太学,举高第,深得谢朓等人器重。一次谢朓去探访江革,天正下雪,气候严寒,他见江革衣衫单薄,只坐在破絮单席之上,仍刻苦用功,不禁嗟叹良久,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短袄,又将自己所带的毡子割下半块送与江革。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士人贫寒; 或形容顾惜寒士。

【典形】半毡、割半毡、客无毡、坐客无毡、坐榻无毡。

【示例】

〔半毡〕清·黄景仁《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半毡分谢朓,一榻下陈蕃。”

〔割半毡〕清·王士禛《题江辰六借书图》之一:“何人解似宣城守,手为江郎割半毡。”

〔客无毡〕宋·黄庭坚《次韵张秘校喜雪》之一:“学子已占秋食麦,广文何憾客无毡。”

〔坐客无毡〕 宋·苏辙 《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之一:“公田种秫全抛却,坐客无毡谁与钱。”

〔坐榻无毡〕 金·元好问《寄钦用》:“长门有赋人谁买,坐榻无毡客益寒。”


猜你喜欢

  • 法三章

    同“约法三章”。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 本来面目

    原是佛家语,指人有心性、有本分。指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 王安国(?-1757年),字春圃(Pǔ普),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授编修,升侍讲。提督肇高(今广东肇庆市、高

  • 贯日白虹

    源见“白虹贯日”。谓精诚感天。柳亚子《哭熊味根烈士》诗:“贯日白虹天黯淡,授书黄石事荒唐。”

  • 木梗

    源见“土偶桃梗”。喻指漂荡无定的人或物。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箨。”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木梗随波荡,桃源?隐沦。”【词语木梗】   汉语大词典:木梗

  • 青女霜

    源见“青女司霜”。指秋霜。唐罗隐《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词语青女霜】   汉语大词典:青女霜

  • 葵藿倾太阳

    同“倾阳”。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 门有雀罗

    同“门可罗雀”。清钱谦益《岁暮杂怀》诗:“卒岁闻门有雀罗,流年徂谢意如何?”

  • 斧画

    《宋史.王全斌传》载:宋初王全斌平定后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宋太祖鉴于唐代中衰与用兵南诏有关,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后因以“斧画”指统辖以外的疆域。《明史.大理传》:“大理乃唐交

  • 白面书生

    指年轻识浅,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沈庆之(386-465年)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弘先,少时勇闻乡里,文帝、孝武帝时,多次镇压汉沔群蛮,削平统治集团

  • 嵇散挥弦

    源见“广陵散”。比喻人事凋零。清钮琇《〈觚賸〉序》:“嵇散挥弦,《广陵》之音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