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意谓在和平安定之时,要时刻保持戒备,以防止各种祸患的发生。公元前564年,中原霸主晋悼公率领诸侯两度伐郑,迫使郑国背楚向晋。战争胜利后,晋悼公将郑国为求和而进献的许多礼物如乐师、乐器分出一半赐给大夫魏绛,以酬劳他帮助自己“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为建立霸业而立下的功勋。魏绛推辞不要并上书晋悼公说:“和戎狄修好,是国家的福气。八年之中,九次会合诸侯,是仰仗您的威灵和参予其事的各位大夫的功劳,我有什么贡献呢?不过我希望您既要安于目前的欢乐,又要作长远打算。《尚书》说:‘居安思危’。有这样的思想才能有准备,有了准备才能免于祸患。我不揣冒昧,谨以此言来规戒您。”晋悼公十分欣赏他的这些话,并坚持将金石之乐赐给了魏绛。

【出典】:

左传·襄公十一年》:“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例句】: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或奢以俭,斯由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连动 处在安宁环境中要随时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艾冬《土地的心事》:“中国人的~,要想居而有安再有乐,必先早早做安排。”△常用以写人们在安定环境中应该多考虑防范可能会产生的危难。→安不忘危有备无患 ↔忘战必危 高枕无忧 高枕而卧 燕雀处堂。也作“处安思危”、“居安虑危”。


【词语居安思危】  成语:居安思危汉语词典:居安思危

猜你喜欢

  • 借箸代筹

    源见“留侯借箸”。指出谋献策。《老残游记》七回:“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连动 借用筷子作为筹码。形容代他人谋划策略。《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 钗飞

    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元鼎元年,起招仙阁(《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作“招灵阁”)于甘泉宫西……有青鸟赤头,道路而下,以迎神女。神女留玉钗以赠帝(汉武帝刘彻)。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

  • 三年有成

    《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孔子曾经说:如果有国君想使用我治理天下,那么三年之内就可以见到效果了。后因以为施展雄才之典。宋.陈师道《丞相温公挽词三首》其二:“百姓

  • 伯通隐

    《后汉书.梁鸿传》:“作《五噫之歌》……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有顷,又去适吴。”“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鸿潜闭著书十余篇。”东汉.梁鸿字伯鸾,家贫有

  • 乌台客

    源见“乌府”。指在御史台供职者。唐岑参《西亭送蒋侍御还京》诗:“为报乌台客,须怜白发催。”【词语乌台客】   汉语大词典:乌台客

  • 怀清巴妇

    参见:怀清台

  • 人给家足

    家家户户生活富足。《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见“家给人足”。《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 空囊羞涩

    源见“阮囊羞涩”。谓手头拮据,身边无钱。清 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又无奈空囊羞涩清高在,逼死了多少豪杰隽贤才。”

  • 白首同归

    《晋书.潘岳传》:“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西晋时潘岳和石崇被诬谄处刑,在刑场上潘对石说:“这回我俩是白首同所归了。后以喻友谊坚贞,至白首而不渝的典故。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

  • 珠履三千客

    同“三千珠履客”。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诗:“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典源】《史记·春申君列传》:“越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