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庸人自扰

庸人自扰

庸人:平庸的人;自扰:自己扰乱自己。平庸之人自找麻烦。出自唐陆象先语。陆象先,本名景初,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举制科及第,历任扬州参军事、洛阳府尉、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等职。唐睿(ruì瑞)宗景云年间曾为宰相,时太平公主谋专权,企图废除太子李隆基,陆象先有保护之功,封兖国公。后罢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剑南观察使,又迁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他为政仁恕,曾对人说过:“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只是庸人自找麻烦,事情才多了起来。只要不自找麻烦,何愁事情不减少呢?”

【出典】:

旧唐书》卷88《陆元方附子象先传》2877页:“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自无事,祇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2回:“据我看起来,那庸人自扰,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是可怜。” 茅盾《虹》:“事情早已过去了,谣言早已传遍全城了,何必庸人自扰,看做了不得。”


主谓 自扰,自找麻烦。指平庸的人无事找事,自找麻烦。《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儿女英雄传》22回:“那~,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是可怜。”△贬义。常用于对愚昧的人的讥讽。→杞人忧天 无病自疚 ↔智者不惑


【词语庸人自扰】  成语:庸人自扰汉语词典:庸人自扰

猜你喜欢

  • 移鼎

    《后汉书.孔融传》:“论曰:‘……若夫文举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动义槩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唐.李善注:“《左传》:‘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古代以为鼎是国之根本

  • 玉笋朝班

    同“玉笋班”。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曲:“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

  • 虎脊

    汉武帝时从西域得到大宛国产的骏马,《天马歌》写道:“天马是从西方来的,它可在沙漠上奔驰,使东方各族人都为之叹服。它是从泉水里出现的。毛色象老虎背脊上的花纹,骁变化,出没如鬼神。”后因以“虎脊”为典,咏

  • 八骏驹

    同“八骏”。唐白居易《八骏图》诗:“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 笔刀砚城

    以笔为刀,以砚为城,比喻写字如同作战中的布局指挥。晋代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纸者阵也,笔者刀消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

  •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见〔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三真六草

    泛指各种书体。真:真书,即正楷。草:草书。南朝梁王彬与王志善于书法,受到时人的称誉。《南史.王彬传》:“彬字思文,好文章,习篆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并列 真,真书,正楷

  • 藏身复壁

    源见“复壁埋名”。谓隐匿避祸。清唐孙华《记里中事》诗之二:“藏身复壁疑无地,密语登楼怕有声。”

  • 画虎类犬

    同“画虎类狗”。《歧路灯》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的很,他是看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李移微笑道:‘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歧路灯》11回:“端福不甚聪明,恐~。”【词

  • 尺五天

    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据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古时,长安郊外的韦曲、杜鄂是汉朝贵族聚居之地,言其距帝王居住处极近,故有“去天尺五”的说法。后用为贵近天子居处之典。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