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出生地,入死地。后多指冒着生命的危险,活动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之中。《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
多听各方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只听一面之辞,就会昏暗不明。语出《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范祖禹《唐鉴》卷三引作“兼听则
见〔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述宾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比喻客观上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机遇,而结果却毫无所得。郭沫若《苏联纪行·前记》:“我真有点‘~’的样子。”△多用于描写结果出乎意料。也作“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斥责人的语言。后因以“老而不死是为贼”用作责备老而无德者的典故。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我自今近七十,恰才得,方知道老而不死
比喻人的胆子小。本是萧衍责拓跋庆和的话。拓跋庆和,北魏汝阴王天赐的孙子,任东豫州刺史时,恰逢萧衍攻城,他举城而降,被衍封为北道总督、魏王。后北魏出师讨伐,他又望风退走。于是,衍责备他:“言语灵如百舌,
同“窥宋东墙”。清钱谦益《有美一百韵晦日鸳湖舟中作》诗:“步摇窥宋玉,条脱赠羊权。”【词语窥宋玉】 汉语大词典:窥宋玉
不要经过暴乱的人家。 古人宣扬的一种远祸之道。语出《国语.周语下》:“人有言曰:‘无过乱人之门。’”韦昭注。“乱人,狂悖怨乱之人也。过其门,干其怒也。”也引作〔无过乱门 。《左传.昭公十九年》:“
《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诗》云:‘维南有箕,载翕其舌。’又《诗纬》云‘箕为天口,主出气。’是箕有舌,象谗言。”箕,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因它象张着大嘴的样子,
见“泣歧路”条。
见“断齑画粥”。【词语断齑块粥】 成语:断齑块粥汉语大词典:断齑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