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止谈风月

止谈风月

也作“莫谈公事”。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徐勉(466-535年),字修仁,南朝梁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人。官至尚书仆射、中卫将军、中书令等。幼孤贫好学,6岁做祈霁(jì剂,雨止天晴)文。虽身居高位,不营私产,俸禄常用以资助亲族中贫困的人。他曾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子孙。”一天与门人夜坐,有个叫虞暠(hào浩,同“皓”)的人向他要求作詹事五官(官名,太子官属之长,负责办理皇后、太子家事),徐勉严肃地回答说:“今晚我们只可谈风月,不宜谈公事。”因而时人都敬服他无私。这个故事原比喻徐勉为官清正无私,后来用意有所转移。为回避黑暗政治往往以“莫谈国事”、“止谈风月”为掩饰。鲁迅先生的《准风月谈》这一名称,当是反其意而用之。“风月”,也可指男女情爱之事。

【出典】:

梁书》卷25《徐勉传》378、383页:“(勉)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shàn善,供给人财物)亲族之穷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zī资,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可载物,又可作卧车)軿(píng平,古代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幕的车);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例句】:

宋·辛弃疾《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一杯相属,莫孤风月今夕。” 清·曹雪芹《红楼梦》15回:“(能儿)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近现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22回:“今夕只可谈风月,谁教你论及时事?” 鲁迅《准风月谈·前记》:“我的谈风月也终于谈出了乱子来,不过也并非主张杀人放火。其实以为‘多谈风月’就是‘莫谈国事’的意思,是误解的。”


述宾 止,仅,只。只谈论风月之事,不谈公事。旧时常隐指莫谈国事。语本《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多用于婉拒他人不合时宜、场合地谈论公事、政事方面。


【词语止谈风月】  成语:止谈风月汉语词典:止谈风月

猜你喜欢

  • 南楼高兴

    同“南楼佳兴”。清陈维崧《念奴娇.十六夜对月呈孙北海先生》词:“南楼高兴,依稀清啸将绝。”【典源】《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亮) 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

  • 海生桑

    同“沧海桑田”。唐韩偓《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

  • 二顷负郭

    顷:一百亩。负:背靠。郭:外城。此典指苏秦自叹如果在城郊有二百亩良田耕种,我怎能去游说各国佩上六国相印呢!后以此典比喻家中的产业;又比喻归隐务农。战国时,苏秦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力抗秦,

  • 图像麒麟

    《汉书.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

  • 张公吃酒李公颠

    同“张公吃酒李公醉”。唐孙棨《北里志.张住住》:“曲中唱曰:张公吃酒李公颠,盛六生儿郑九怜。”见“张公吃酒李公醉”。【词语张公吃酒李公颠】  成语:张公吃酒李公颠汉语大词典:张公吃酒李公颠

  • 眼空馀子

    同“目无馀子”。清陈少逸《与傅平叔书》:“岂知当吾世不有蔡中郎、袁石公,舍近躯而远想谁何?平叔亦已眼空馀子哉!”

  • 杞天堕

    源见“杞人忧天”。形容天翻地覆的变化。清朱彝尊《杂诗》之十:“桑海讵难干,杞天亦可堕。”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你。衿( ㄐㄧㄣ jīn ):古人在胸前相交的衣领。今作“襟”。悠悠:忧思不断貌。 看到你青青的衣领,使我心里惦记个不停。 古诗中的怀人之辞。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

  • 林下风范

    同“林下风气”。《老残游记》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见“林下风气”。《老残游记》8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 岂古人所谓有~的,就是这样吗?”【词语林下风范】

  • 陶潜观海图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四《读山海经十三首》其:“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晋朝诗人陶潜在《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中有“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之句。我国古籍《山海经》一书中,有许多地方是描绘山、海、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