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粲登楼

王粲登楼

文选》卷十一王仲宣(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情眷眷以怀旧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王粲所登之楼为何地?据唐.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汉末天下大乱,王粲避战祸来到荆州,曾写下名篇《登楼赋》,以抒发感时怀乡之情。后用作咏叹流落他乡失意怀土的典故,多用以表示滞留荆楚。

唐.戴叙伦《赠司空拾遗》:“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不赊。”此以王粲比拟贬谪江陵长林的司空曙。


【典源】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tuo),不甚重也。” 《文选·王粲〈登楼赋〉》 李善注引盛弘之 《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刘良注:“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归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今译】 三国时王粲字仲宣,山阳高

平 (今山东省金乡一带) 人,他少时即有文名,受到蔡邕赏识,十七岁时朝廷征召他为黄门侍郎,他没有应召,南去荆州投靠刘表。刘表看他其貌不扬,身体又瘦弱,不甚重视他。王粲在荆州不得意,又怀念故乡,因登城楼作赋,抒发自己怀念家乡的苦闷心情。赋的大意为:“登上城楼四下眺望,在这闲暇的日子消消烦忧。看这座城所在的地方,实在开阔而平旷。庄稼茂盛,布满了田畴。景物如此美好可并非我的家乡,有什么值得在此滞留! 遭逢世乱而迁徙南来,消磨岁月直到如今。乡情恋恋心想归去,什么可以负担这沉重的忧思? 人人心里都眷念故土,不论穷富贵贱都是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羁旅异乡,思念故土的情怀; 或以“依刘”等指依附他人。

【典形】 粲登楼、粲公楼、登楼、非吾土、赋登楼、赋异乡、刘依、事刘、思家王粲、王粲登楼、王粲赋、王粲楼、王生悲异国、无刘表、信美非吾土、依刘、依刘表、依人王粲、仲宣哀、仲宣怀远、仲宣楼、仲宣去国、仲宣赋、思乡王粲、悲王粲、高楼忆仲宣、王粲赋归欤、王粲殊方泪、飘零王粲、登楼王粲、登临仲宣、仲宣依人、去国王粲、王粲依人、登楼赋、依刘赋。

【示例】

〔粲登楼〕 清·黄景仁《水调歌头·仇二以湖湘道远》:“离击筑,驩弹铗,粲登楼。仆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

〔粲公楼〕 唐·杜牧《题水西寺》:“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登楼〕 宋·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非吾土〕 南朝宋·鲍照《梦还诗》:“此土非吾土,慷慨当诉谁?”

〔赋登楼〕 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欲赋登楼。”

〔赋异乡〕 宋·陈师道《再和寇十一》之一:“马游从昔哀吾老,王粲当年赋异乡。”

〔刘依〕 元·耶律楚材《和张敏之鸣凤曲韵》:“有材希晋用,失志欲刘依。”

〔事刘〕 明·陈子龙《经王粲墓》:“从军神武终依魏,作赋悲凉且事刘。”

〔思家王粲〕 清·李鍼《杂感》:“叹逝陆机同阅世,思家王粲独登楼。”

〔王粲登楼〕 宋·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王粲赋〕 明·何景明 《秋兴》:“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

〔王粲楼〕 唐·张九龄《侯使石头驿楼》:“自守陈蕃榻,常登王粲楼。”

〔王生悲异国〕 明·唐寅《霜中望月怅然兴怀》:“不是王生悲异国,自缘风物重沾襟。”

〔无刘表〕 明·杨慎《鹧鸪天·北岩寺酒阑书感》:“侧身天地无刘表,徙倚阑干日又斜。”

〔信美非吾土〕 晋·潘岳《在怀县作》之二:“信美非吾土,只搅怀归志。”

〔依刘〕 清·孔尚任《桃花扇》:“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 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

〔依刘表〕 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径欲依刘表,还疑厌称衡。”

〔依人王粲〕明·岑征《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避地少陵犹寄食,依人王粲漫从军。”

〔仲宣哀〕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

〔仲宣怀远〕 宋·李清照 《鹧鸪天》:“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仲宣楼〕 明·冯惟敏《新水令·访沈青门乞画》:“怎不上仲宣楼? 也不驾剡溪舟?”


【词语王粲登楼】  成语:王粲登楼汉语词典:王粲登楼

猜你喜欢

  • 鶢鶋

    《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今海鸟至,已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

  • 衡门满蒿莱

    源见“仲蔚蓬蒿”。指贫士家园。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唐岑参《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诗:“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 宋人投马

    《吕氏春秋.用民》:“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倒,杀死倒毙),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造父,古代善御马的人)。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

  • 赠人以轩,不若以言

    轩:车。 赠送别人一辆轩车,不如赠送别人几句善言。 意谓有见识的人把思想财富看得比物质财富还重要。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

  • 响振林木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或乐曲声高亢激越。唐白行简《李娃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欷歔掩泣。”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一年中最好的景物,泛指一年的时节。何时了:何时完了。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何时才到尽头? 表示心情不舒畅,时日很难挨过。语出五代.南唐李后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元

  • 不作茧

    唐.张鷟《朝野佥载》六:“王显与文武皇帝有严子陵之旧,每掣裈为戏,捋帽为欢。帝微时,常戏曰:‘王显抵老不作茧。’及帝登极而显谒奏曰:‘臣今日得作茧耶?’”蚕老作茧方成蛹。文武皇帝微时,常开王显的玩笑,

  • 卷甲衔枚

    源见“卷甲倍道”。谓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北史.隋纪下》:“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并列 为有利奇袭而轻装肃静疾行军。《北史·隋纪下·炀帝》:“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

  • 焦饭陈遗

    《世说新语.德行》:“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袁山松)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省视)归家,遂带以从军。

  • 挥弦目送

    源见“手挥目送”。形容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宋韩淲《朝中措.梅月圆》词:“但愿人生长久,挥弦目送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