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钓鳌客

钓鳌客

源见“龙伯钓鳌”。又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狂谲》:“王严光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鳌客’,巡历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后蜀何光远鉴诫录.钓巨鳌》:“会昌四年,李相公 绅节镇淮南日……祐(张祐)遂修刺谒之,诗题衔‘钓鳌客’,将俟便呈之。相国遂令延入,怒其狂诞,欲于言下挫之。及见祐,不候,从容乃问曰:‘秀才既解钓鳌,以何物为竿?’祐对曰:‘用长虹为竿。’又问曰:‘以何物为钩?’曰:‘以初月为钩。’又问曰:‘以何物为饵?’曰:‘用唐朝李相公为饵。’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作饵,钓亦不难致。’遂命酒对斟,言笑竟日。”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六:“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旦曰:‘……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后以“钓鳌客”指有远大抱负而豪迈不羁的人。宋张元幹《水调歌头.追和》词:“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叶玉森《一岛》诗:“不知何处钓鳌客,来此从荒辟蜃楼。”


【典源】 五代·何光远《鉴戒录》卷七:“会昌四年,李相公 (绅) 节镇淮南日,所为尊贵,薄于布衣,若非皇族卿相嘱致,无有面者,张祐与崔涯同寄府下,前后廉使向闻祐诗名,悉蒙礼重,独李到镇,不得见焉。祐遂修刺谒之,诗题钓鳌客,将候便呈之。相国遂令延入,怒其狂诞,欲于言下挫之。及见祐,不候,从客乃问曰:‘秀才既解钓鳌,以何物为竿?’祐对曰:‘用长虹为竿。’又问曰:‘以何物为钩?’曰‘以初月为钩。’又问曰:‘以何物为饵?’曰:‘用唐朝李相公为饵。’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为饵,钓亦不难致。’遂命酒对斟,言笑竟日,怜祐触物善对,遂命酒之知。”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六:“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另《封氏闻见记》卷十亦有王严光自称钓鳌客事。

【今译】 唐代会昌年间,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平日尊贵,轻视布衣士人,如果不是皇亲贵官介绍的,从来不接见。当时张祐在淮南,以前的节度使都久闻张祐诗名,很礼敬他,只有李绅来任,不与他相见。张祐于是递名片拜见,诗下题名是钓鳌客。李绅请他进来,对他的狂放很生气,想以言语压压他的狂气。见到张祐,直接就发问:“秀才既会钓鳌,用什么做钓竿呢?”张祐说:“用长虹为竿。”李又问:“用什么做钓钩?”张答:“用新月为钩。”李又问:“用什么做钓饵?”张答:“用唐朝李相公您做钓饵。”李绅想了一会,说:“用我为钓饵,倒也不难钓到。”于是摆酒两人对酌,谈笑整日,成为诗酒之交。参见〖龙伯钓鳌〗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有才能抱负,欲求取功名。

【典形】 钓鳌词客、钓鳌客、钓鳌攀桂手、虹背万仞竿、虹竿秋月钩、浊钓鳌、钓鳌钩。

【示例】

〔钓鳌词客〕 宋·刘克庄《满江红·送郑伯昌》:“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

〔钓鳌客〕 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

〔钓鳌攀桂手〕 元·马致远 《女冠子》:“著领布袍虽故旧,仍存两枚宽袖,且遮藏钓攀桂手。”

〔虹背万仞竿〕 清·程先贞《漫兴次水西韵》:“龟毛枉织千层 ,虹背虚缘万仞竿。”

〔虹竿秋月钩〕 宋·陆游《三江舟中大醉作》:“虹竿秋月钓,巨鳌倘可求。”


【词语钓鳌客】  成语:钓鳌客汉语词典:钓鳌客

猜你喜欢

  • 百舍重茧

    又作“百合重趼”。《战国策.宋策》:“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百舍:路途遥远,途中需百次止宿才能到达目的地。重茧:脚上生茧。比喻远行劳苦。见“百舍重趼”。《战国策·

  • 梦高唐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欢合事。宋周邦彦《氐州第一》词:“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又晓。”

  • 竹西歌吹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此是杜牧诗之名篇。后因此诗中有“竹西”“歌吹”之词,故扬州筑有“竹西亭”,

  • 覆醢

    《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覆,倒掉。醢,音hǎi,肉酱)。”孔子的学生子路,是孔悝手下的邑宰。他为了救孔悝,亲自冲到

  • 漂麦者

    源见“高凤漂麦”。泛指专心致志于读书者。元胡天游《暴雨》诗:“书生掩卷坐,颇愧漂麦者。”

  • 泣船鱼

    同“泣前鱼”。唐 长孙左辅《古宫怨》诗:“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 蟾盘

    同“蟾轮”。唐曹松《中秋对月》诗:“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词语蟾盘】   汉语大词典:蟾盘

  • 伊洛

    参见:伊洛之学【词语伊洛】   汉语大词典:伊洛

  • 鷃鹏

    源见“榆枋之见”。比喻人们志趣、识见不同。元钱选《山居图卷》诗:“鷃鹏俱有意,兰艾不同根。”

  • 收团扇

    源见“班姬咏扇”。比喻妇女色衰失宠。清 顾绍敏《秋日感怀》诗:“美人有怨收团扇,狂士歌呼托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