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涧县

清涧县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清涧城置,属绥德州。治所即今陕西清涧县。明弘治九年 (1496)属延安府。清雍正三年 (1725) 仍属绥德州。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榆林市。面积1881平方千米。人口20.7万。辖8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宽洲镇。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于秀延水东岸宽州旧城筑城,因秀延水宋时一名清涧水,赐名清涧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于城设清涧县,治今址,属绥德州。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0年属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1950年属绥德专区。1956年属榆林专区。1958年省清涧县入绥德县,1961年复设。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区。黄河、无定河流经东境,清涧河斜贯县境西南。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马铃薯、高粱为主。有缫丝、电力、水泥、农机等厂。咸榆、清石等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铜驼街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水经·谷水注》: “渠水又枝分,夹路南出,径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陆机云: 驼高九尺,脊出太尉坊者也。” 《太平御览》 卷168引

  • 瑚玛喇克河

    即今新疆温宿县境库玛拉河,为阿克苏河上源。《清一统志 ·阿克苏》: “阿克苏河有二源: 西源即乌什界之托什干河,东源为阿克苏城北之瑚玛喇克河。”

  • 理县

    1945年改理番县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1953年迁今治杂谷脑,1958年迁治刷经寺,1959年又移治哈拉玛。1960年撤销。1963年复置,驻杂谷脑镇。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北。

  • 瓦子湖

    即今湖北荆沙市东北长湖。《清一统志·荆州府》“王湖”条下:瓦子湖“一名长湖。上通大漕河,水面空阔,无风亦澜。会三湖之水以达沔。相近有象湖、豉湖”。

  • 三山堡

    在今陕西定边县西南九十里。清康熙《延绥镇志》卷1:三山堡,“宋盐池地三山儿。明参将岳嵩退保,余子俊撤砖井兵守之。成化九年始增筑,设在山畔,系次冲中地。……今裁并定边营”。

  • 葵岭山

    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来县: 葵岭山 “在县西北十里。顶如覆釜,有巨石对峙,溪径幽深。山寇出没,先年设兵哨守。今废”。

  • 白山司

    即今广西马山县。明嘉靖七年(1528)置土巡检司。1915年废土司,为隆山县治。1951年改名马山县。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土巡检司。1915年废土司,为隆山县治。

  • 曹娥江

    古称柯水,又名上虞江,别称东小江。钱塘江下游最大支流。上游澄潭江源出今浙江磐安县北大盘山,北流经新昌、嵊县、上虞三市县,到上虞、绍兴二市边境注入钱塘江,长192公里。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引 《会

  • 三鸦路

    自河南南阳盆地循今白河支流口子河谷北行,逾伏牛山分水岭循瀼河谷抵鲁山,为南阳北通汝、洛之捷径。唐杜佑《通典·州郡典》南阳郡向城县:“北重山在县北,即是三鸦之第一,又北分岭山,岭北即三鸦之二鸦也,其第三

  • 阆中山

    又名锦屏山、宝鞍山。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嘉陵江南岸。《寰宇记》 卷86阆州阆中县: 阆中山 “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按 《名山志》 曰: 阆中山多仙圣游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