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首桥
又名走马桥。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青溪上。为青溪七桥之一。《资治通鉴》: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众军营于青溪之东,迁仕、文皎帅锐卒五千独进深入,所向披靡。至菰首桥东,景将宋子仙伏兵击之,文皎残死,迁仕遁还”。即此。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跨青溪上。《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进至菰首桥东,为侯景伏兵所败。
又名走马桥。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青溪上。为青溪七桥之一。《资治通鉴》: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众军营于青溪之东,迁仕、文皎帅锐卒五千独进深入,所向披靡。至菰首桥东,景将宋子仙伏兵击之,文皎残死,迁仕遁还”。即此。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跨青溪上。《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进至菰首桥东,为侯景伏兵所败。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古时在长江北岸,由此南渡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为江滨要津。《资治通鉴》:隋开皇十年(590),“(杨)素帅舟师自扬子津入击贼帅朱莫问于京口,破之”。大业七年(611)建临
元泰定帝二年(1325)置,属宣政院。治所在参卜郎(在今四川理塘县北)。《元史·泰定帝纪》:泰定二年(1325),“(正月)戊申,以乞剌失思八班藏卜为土蕃等路宣慰使都元帅,兼管长河西、奔不儿亦思刚、察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南蓼兰镇。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平南县。
即今河北馆陶县西南十八里房寨镇。清乾隆 《馆陶县志》 卷3: 房儿寨集在 “ (西南) 五十里”。
在今河南开封市。北宋建,为皇帝祭祀天地前后斋戒歇息之宫。南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10: “驾御青城斋宫。” 即此。青城有二: 一在南薰门外,为祭天斋宫,称南青城。一在封丘门外,为祭地斋宫,称北青
①唐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置,治所在太原县(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和阳泉市、平定、寿阳、昔阳、盂县等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复为并州,移治阳曲县
在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明史·地理志》 思州府都坪峨异溪长官司:“东北有平溪,上有关。洪武二十二年三月置平溪卫于此。”
北宋置,在今陕西府谷县北。《元丰九域志》卷4:府谷县有“安丰、宁府、百胜三寨”。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府谷县北。
在今河南孟州市西十里韩庄村北。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河阳 (今孟州市) 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清一统志·怀庆府》: 韩愈墓 “在孟县西十五里韩家庄。皇浦湜铭”。长庆
战国时巴国都,在今四川合川市南五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 即此。古水名。又作垫江水。指今嘉陵江下游。因今重庆合川市古称垫江县得名。《资治通鉴》:东汉建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