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官令

太官令

官名。又作大官令。秦、汉少府属官,掌宫廷饮食,东汉置一员,六百石,桓帝延熙元年(238)使太官令得补二千石,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二员。三国魏沿置,六百石、七品,吴亦置。两晋改隶光禄勋,东晋一度因省光禄勋而隶司徒。南朝宋员一人,隶门下省侍中; 南齐一员,隶尚书省; 梁隶门下省,一班。北魏世祖 (424—452) 时以毛修之为太官尚书,主进御膳; 后分太官为尚食、中尚食,知御膳,隶门下省; 而太官令则掌百官之馔,隶光禄卿。北齐置为光禄寺太官署长官,从八品上,掌食膳而不主御膳。隋朝因置,设三员,正八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为正六品。唐朝置二员,从七品下,掌供祠宴朝会膳食。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一员,正九品,隶光禄寺,哲宗元祐元年(1086)罢,后复置; 徽宗崇宁三年 (1104) 置尚食局后,仅掌祠祭之事。明洪武八年(1375)光禄寺置署,设大官令一员,从六品,掌供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后改为大官署署正。


官名,又作大官令,秦汉皆置,属少府,掌宫廷饮食,有七丞,俸六百石,掌御饮食。东汉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四人。左丞掌饮食,甘丞掌膳具,汤官丞掌酒,果丞掌果及蔬菜。属吏六十九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三》。三国魏吴皆置。两晋改属光禄勋,南朝宋属门下省侍中,一员;南齐一员,属尚书省;梁属门下省,置令一人,丞数人;梁太官有市署、正厨、酒库诸丞。陈沿梁制。北魏食官分属两省:尚食、中尚食属门下省和集书省,掌御饮食;光禄寺领太官,置令丞,掌百官馔食。北齐光禄勋领太官,置署,设令丞。隋唐以后各朝在光禄寺下置太官署,掌膳食祭品及祠祭。见《历代职官表·光禄寺》、《通典·职官七·光禄卿》。

猜你喜欢

  • 典宿卫事

    官名。辽置,见“宿卫司”。

  • 娥

    汉朝皇帝姬妾名号。 汉武帝置。 娥亦作何。、 娥皆美貌之意, 秩视中二千石, 比关内侯。 东汉省。

  • 出家功德司

    官署名。西夏管理佛教事务的三功德司之 一。掌管度僧出家。与住家功德司共有六国师为正使,有言过处六、承旨六。

  • 初授

    授官制度。文武见任官吏未经考察直接得授散阶,为本品最低一阶。

  • 小龙

    宋朝龙图阁直学士俗称。

  • 典

    官名。 隋炀帝始置, 为宫廷女官。 二十四典之一,属尚食局。员二人,从七品。唐朝改正七品。为司之佐。协掌廪饩薪炭之事。宋沿置, 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

  • 猛烈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十班,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时列为“十猛将军”之一。陈沿置,拟六品,比秩千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九班。

  • 四捷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为南面官,统领四捷军。置详稳、都指挥使、都监等职。

  • 柔远后司

    官署名。清朝理藩院绪司之一。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分柔远司而置。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为旗籍司。

  • 戊字库

    官署名。明朝置,隶工部,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嘉靖(1522—1566)中革副使。掌收贮弓箭、弦条、盔甲等物。官库名。明置,掌贮河南等处解到盔甲、弓箭、刀等物,以备奏准支给。以掌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