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里甲

里甲

明代基层组织或役制组织。明代在江南地区,其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多实行都图制,但在当时北方各省,如山东、北直隶、山西、陕西及河南等地,在乡、坊之下多只里、甲二级。明代初年规定,大致各州县税粮的征收,均以里甲为单位。以邻近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从中推丁多田多的十户轮流充当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轮流充当甲首。每年由里长一人率领十甲的甲首应役,称“当年”。十年轮流一遍,称“排年”。期满后,按各户人丁和田地增减重新编排。里长贫困,在一百一十户内另选;逃亡的补足。里甲人户都载在黄册内,男子始生登于籍,为不成丁,十六岁始成丁。成丁后即须应役,至六十始免役。妇女与不成丁不充差役。其他军匠等户则各以本业占籍。每里编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和无田户不服役的带管于一百一十户之外,列在册后,叫畸零。遇有差役,凭册派定。里甲起初担任传达公事、催征税粮。以后官府聚敛繁苛,凡祭祀、宴飨、营造、馈送等费,都要里甲供应。西南云贵等省,以地处偏僻,免造赋役黄册,故亦无里甲之制。又有一些地方,则以有粮万石上下的为一区,另设或仅设一粮长以董本区税粮收解之事。参见“粮长”。

猜你喜欢

  • 集贤殿侍读学士

    官名。唐设集贤殿书院,置侍读学士,备皇帝质问史籍疑义。《新唐书·百官二·集贤殿书院》:“(唐)玄宗尝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至是。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直学士。”集贤殿侍读学士,即集贤殿书院

  • 辟雍

    学校名。商、周为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设为皇家祭祀之所。唯北宋末年设为太学的预备学校,徽宗崇宁元年(1102)于汴京城南置,亦称太学之外学。收纳各路贡士三千人,原太学外舍生也转入此学。每年进行考

  • 三有事

    指三卿。《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毛亨传:“择三有事,有司、国之三卿。”郑玄笺:“专权足己,自比圣人作都,立三卿,皆取聚敛之臣,言不知厌也。”

  • 镇国大将军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武散官,从二品。神宗元丰五年(1082)罢。官名。宋代武散官从二品称镇国大将军。见《宋史·职官九·武散官》。

  • 守门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管城门开闭的小吏。《荀子·名正》: “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牲之具也。”

  • 起复

    ①官吏因父母丧去职而重新被起用,称为起复。《晋书·卞壶传》:“遭继母忧,既葬,起复旧职”。宋朝文官父母丧制未终,朝廷起用,先授以武官,系衔添加“起复”二字,然后恢复原来官阶; 直接授以原官者,衔前亦加

  • 北面著帐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辽宫帐禁卫、近侍及宫内侍候等事,以犯罪籍没者充任,内族、外戚、世官之家因罪籍没者称著帐郎君,其他人犯罪籍没者称著帐户,管理这些人户的机构,统称著帐官,主要为著帐郎君院和著帐户司。

  •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管市场的官吏。《管子·小匡》: “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管子集校》引王引之说: “‘乡’亦官名,与族、虞、衡同例。”政区名。(1)西周和春秋时期设于国中的四

  • 录尚书事

    初为职衔名,始于东汉。当时政令、政务总于尚书台,太傅、太尉、大将军等加此名义始得总知国事,综理政务,成为真宰相。魏晋南北朝多以公卿权重者居之,总领尚书省政务,凡重号将军、刺史,皆得命曹授用,位在三公上

  • 明法

    ① 或称“明律令”,即通晓法律。汉朝选举科目。时诏令察举人才,所设科目有明习法令一项,即为明法之始。明法者多任以与司法、监察有关的职务,如御史、御史中丞。唐、宋取士之科皆有明法。唐试律七条、令三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