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陆军部

陆军部

官署名。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系管理陆军军政之总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改兵部设,并将练兵处、太仆寺并入。掌全国陆军行政事宜,统辖京外陆军及旗、绿各营,稽颁营制饷章,审办一切关系陆军的重大事件,以巩国防。初置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左、右丞,左、右参议各一人。辖承政、参议二厅,军衡、军乘、军计、军实、军需、军学、军医、军法、军牧、军制十司和捷报处,兼辖军咨处、海军处。宣统元年(1909),军咨处、海军处独立。二年,改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各一人,撤销左、右丞、左、右参议及军乘、军计、军实三司,改军学、军牧二司为暂设机构,增设陆军审计处。清亡,民国仍沿其名。


官署名。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兵部而置陆军部。掌主陆军,稽颁营制饷章,以巩陆防。其官有陆军大臣、副大臣各一人。参事四人。检察官八人。部副官四人。各省调查员无定额。承政、军制、军衡、军需、军医、军法六司,各司长一人,副官一人。科长十六人。还有递事官、司法官、看守官等。见《清史稿·职官六》。

猜你喜欢

  • 司宪员外郎

    官名。即刑部员外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 (752)改,肃宗至德二载 (757)复名刑部员外郎。

  • 司狱副管守长

    官名。清末法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原由典狱司录事兼任,三十四年改为专差。定额六人,八、九品不等。由各司实缺录事拣派,任期三年。掌南、北两监管理稽查事宜,并分班住宿。

  • 典牝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典牝上士佐官,员一人,正二命。

  • 朱衣直阁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 (507)置,以曾任方牧者为之,都督南兖等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昌义之首任此职。负责宫内侍卫,属中领军 (领军将军)。天监七年定为十班。陈改为四品,秩千石。北魏亦置

  • 左右阐教

    僧官名。明清置,属僧录司。秩从六品,左右各一人。

  • 差遣委员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任总统时设于总统府,掌承差遣办事。

  • 漆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色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漆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 莫敖

    官名。春秋战国楚置。掌军政,领兵征战。相当于别国的司马官。《左传·桓公十一年》: “莫敖患之。”杨伯峻注: “莫敖,楚国官名。即司马。此时之莫敖,盖相当大司马之官,但以后楚又另设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

  • 司膳卿

    官名。即光禄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光禄卿。

  • 大都护府

    官署名。唐高宗永徽 (650—655) 中,始于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后又加单于、北庭等府,掌统该地区少数民族,慰抚、征讨、安辑、叙功、罚过; 有大都护、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