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义都

义都

珞巴族部落名。又称都都。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札纳”,西方文献称“朱利嘎答”,意为“剪发的人”,或称“米什米”。据察隅义都人称,其祖先从巴塘一带向西南迁移至察瓦弄,然后向西再迁至波中、阿古雅山区,最后定居在安尼尼一带。又据安尼尼的米连氏族传说,其祖先原住在北部藏区的茵尼拉本,再向南移到卡倍安达,逐步定居。该部落包括灭呷、灭东、达宁、米力、米达、补荣、埃木崩、林根、木宗达和玛娘等氏族,今主要分布在丹龙曲流域的衣合衣、西固、阿合依、埃芒、马通、震、达隆、耶梯、因通、结又等13条山沟。

猜你喜欢

  • 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官署名。见“西布特哈”(701页)。

  • 宇文莫廆

    晋代宇文部首领。系鲜卑化之匈奴人。本名宇文莫圭。因犯北魏太祖拓跋珪讳,改是名。※宇文丘不勤子。父死,嗣立。西晋惠帝太安元年(302),遣弟宇文屈云攻慕容廆,兵败。又遣别部素延攻慕容部于棘城(今辽宁义县

  • 金文雅

    书名。金代诗文选辑。清庄仲方辑。16卷。自金人《拙轩集》、《滏水集》、《滹南遗老集》、《归潜志》等文集及《金史》、《三朝北盟会编》等文书辑出。其中赋1卷、诗2卷、各体长短文13卷。另附书目及作者考。庄

  • 侎俐

    部分彝族的自称。原为村寨所在地名。后演变为部落、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墨江、普洱、凤庆、云、景谷、景东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回民起义

    书名。白寿彝主编。共分四册。辑录清代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回、撒拉、东乡、维吾尔等族反清起义资料。该书资料丰富、全面,并注明资料来源、版本。1952年12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作

  • 木底州

    ①唐置州名。见“木底城” (256页)。 ②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据《续日本纪》,日本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二年(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大兴二十一年,758),渤海赴日大使杨承庆官辅国大将军,行木底州刺史,是渤海

  • 兀欲

    见“耶律阮”(1301页)。

  • 支谦

    三国时期佛教译经师。字恭明,一名越。月氏人。祖父法度在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归汉。自幼好学深思,博览经籍。曾受业于支亮。多技艺,通6国语言。汉献帝(189—220年在位)末年,偕数十人,避乱于吴,被吴主孙

  • 热西尼玛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二世”(643页)。

  • 马二元帅府

    回族农民义军将领马仲府第。在贵州省贞丰县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回族农民起义军将领马仲(马斯俊)镇守贞丰州,将州府所在地改为元帅府。人称马为“马二元帅”故名。原有正厅3间,左右厢房各2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