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赫·和硕特碑
见“阙利啜碑”(2386页)。
见“阙利啜碑”(2386页)。
?—711突骑施汗国第二代可汗。乌质勒长子。唐神龙二年(706),父死,袭嗢鹿州都督、怀德郡王,拜左骁卫大将军兼卫尉卿。唐朝遣濛池都护阿史那怀道持节册立。景龙二年(708),击败阿史那忠节(又作阙啜忠
赫哲族旧时下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长裤”。今内蒙古、黑龙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族和赫哲等族过去皆穿狍皮裤,然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不尽相同。赫哲族多以狍皮制,3张狍皮可缝制1条。一般系男人穿,
元朝宗室。蒙古族,孛儿只斤氏。世祖子奥鲁赤玄孙。顺帝后至元三年(1337),父党兀班在吐蕃死于乱事,遂承袭镇西武靖王爵。以吐蕃各地为领地,以吐蕃朵哥麻思算木多城为镇府(今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入明,于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置。以丹济拉为札萨克辅国公。继徙推河。雍正九年(1731),迁居锡喇木伦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寻又先后移驻喀尔喀河、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
州名。故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车晋义熙九年(413)赫连勃勃于此建大夏国都城。北魏称统万镇升置州。隋改朔方郡,唐贞观二年(628)复置州。唐末为党项拓跋氏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治所。宋淳化五年(994
见“耨里思”(2540页)。
清代新疆维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管理果园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被定为六品以下。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1876—1948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长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专使赴英参加英皇加冕典礼,并往法、比、美、日等国访问。三十一年(1905)
彝语音译,意为“好骨头曲诺”。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彝族曲诺等级内以血统划分的阶层之一。被统治等级中最高等级曲诺内部,亦按血统分为“俄笃伯”与“俄笃低”两个阶层。“俄笃伯”属于所谓没混入其他低
苗族习惯法规。苗语称“勾榔”,“榔”意为“公约”。内容包括:对农业生产的规划,债务纠纷的调解,奸淫盗窃及其他犯罪的处罚等。如正月挖田、挖土;二月犁田;三月施肥、撒秧谷;四月五月插秧;六月薅秧除草等;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