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务府三旗

内务府三旗

清代以上三旗包衣人组成,供皇宫兵卫、体役之需。京师内府三旗,初隶领侍卫内大臣,后统于总管内务府大臣。每旗设5参领、5满洲佐领、6旗鼓佐领,正黄旗加设2朝鲜佐领,正白旗加设1回人佐领(又加设一“番子佐领”,后改由健锐营管辖)。在36佐领、30*内管领中,共设马甲5千余。又将参领集于一处,设立办事公所,择骁骑校、领催等办理文案。是为内府骁骑营,以守卫、值宿外廷武英殿等31处。内府护军营,亦顺治(1644—1661)时设,递嬗统于领侍卫内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之间,护军多时可达千余,以宿卫内庭顺贞门等12宫门。此外,又设内府前锋营等。包衣兵职为入守禁廷、出司警跸。又以满洲、蒙古、汉军等包衣人丁编成内管领各组织。除以管领下人丁披甲、授官而外,无论男女老幼皆以支钱粮,皆服役于皇家。又以蒙古包衣人于张家口外设立三旗牧群,以管理牧养牛马。盛京三旗,设3佐领,只设马甲近700,司守故宫,司押贡物进京,后统于该处所设内务府总管。内务府三旗生计,优于外八旗之一般旗户。

猜你喜欢

  • 随缺箭丁

    参见“随丁”(2134页)。

  • 筷子舞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流行的传统舞蹈。因以筷子为舞具,故名。原为男子独舞,以头顶燃灯,右手执筷,击打身体有关部位,发出声音,边打边舞,动作主要表现在肩、手、腰、腿,节奏强烈,动作健美。在节庆佳日或宴会上即

  • 胡母思山蕃

    见“忽母思部”(1489页)。

  • 八鲁剌思

    蒙古尼伦诸总之一。又作巴鲁刺思、把鲁剌思,巴鲁刺。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巴鲁剌台后裔。相传其身材魁伟,食量过人,故名,后子孙遂以为氏。逐渐繁

  • 罗卜藏扎木巴拉

    清代藏传佛教(喇嘛教)僧人。藏族。西藏普宁寺堪布、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三世经师。乾隆(1736—1795)中,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身边堪布诺门罕扎木巴勒多尔济等,因私与俄罗斯贸易,被勒令赴京后,三十年(1

  • 缚底耶

    见“缚喝”(2416页)。

  • 通谟克

    ? —1739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墨德卓哩克图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父卒,袭一等台吉,援札萨克。以居地近乌梁海,受命辖之。五十六年(1717)

  • 玛纳斯郭勒

    见“马纳思河”(182页)。

  • 圣源寺

    白族古寺庙。位于云南大理喜洲西南约五里的苍山五台峰下庆洞庄。一说始建于唐代,一说建于元、明时期。经历代增修,形成殿、阁、庵、堂的建筑群。因水患,现仅存圣源寺、观音堂、神都3所。圣源寺居其中,座西向东,

  • 斯仁栋日布

    1872—1949民国时期蒙古官吏。内蒙古太仆寺左翼牧场正白旗人。姓抗锦氏,汉名抗锦寿,字绍彭。青少年时期在张家口从师学满、蒙、汉文。30岁时任太仆寺左翼牧场总管。并于牧场创办“蒙养学堂”。19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