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里迷

吉里迷

金、元、明时期女真的一支。一作帖烈灭、吉烈灭、吉烈迷、乞列迷、乞里迷,乞列宾,清文献又作济勒弥、济喇敏或弥勒弥。明人据其衣着和居住状况,称其有4种。来源于黑水靺鞨郡利部(一说其为古亚西亚人)。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元初仍分布在黑龙江下游直到出海口一带,库页岛亦有之。在元末明初女真人南徙潮流中,部分迁至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处。金属胡里改路,后归附蒙古汗国,初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管辖。常受骨嵬人侵袭,至元元年(1264),元世祖因派兵征骨嵬,次年又给其“粟及弓、甲”。元在其地签军应役,赈济救灾,设立千户所和驿站,并于至正十五年(1355)在哈儿分地方(今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注入黑龙江处)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管理其事。明在扫清东北地区故元残余势力后,成祖于永乐元年(1403)即派官员“至吉列迷诸部落,招抚之”。永乐九年(1411)春,又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前苏联境内特林地方),授其首领官职、印信。立于特林地方的《永宁寺碑记》,简述了其生产、生活概况。直至明代尚无农业生产,饲养的家畜以狗最多,有的以“捕鱼为食”,夏穿鱼皮衣,冬衣狗皮;有的以狩猎为生,以海青、大鹰、皂雕、白兔、黑狐、貂鼠、阿胶等贡于中原王朝。尚存在群婚残余。奴儿干都司管理松弛后,中原人将其与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下游及东至日本海的其他女真部落,统称为野人女真。清代的济勒弥(或作奇勒尔)和费雅喀(飞牙喀),苏联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献中的基(吉)里亚克,前苏联境内的尼夫赫人,即其后裔。中国的赫哲族,与其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者别

    见“哲别”(1858页)。

  • 石桥诏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首领矣罗识,居石桥城(今云南大理市下关)。与石和诏首领时傍同诣神川都督所,欲立诏。谋泄。于开元(713—741)中,受南诏(蒙舍诏)攻击,败走神川,被都督送之罗些城

  • 哈剌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萨哈勒察卫,并说清代索伦部境有萨哈勒察地,属黑龙江所辖。

  • 小黑河

    河流名。北魏时称武泉河。蒙古语称巴哈图尔根河,小而湍急之意。大黑河支流,位于内蒙古中部,发源于呼和浩特市北哈拉沁沟。经呼和浩特市,流入土默特左旗,注大黑河。全长33公里,主要支流有乌素图河,坝口子河、

  • 河南札萨克旗

    见“土尔扈特南前旗”(73页)。

  • 拔也古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拔野古、拔曳固、拔也固、勃曳固。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原驻牧于仆骨东,居地千里,有户6万,兵万人,与靺鞨为邻。少农业,以畜牧与射猎为业,产良马与精铁,冬乘木马(雪橇)逐鹿于冰上。语

  • 南阳郡王

    金封爵。贞元元年(1153),参知政事张中孚受封,并迁尚书左丞;大定元年(1161),辽阳渤海人太傅、尚书令张浩受封;明昌(1190—1196)中,完颜襄代夹谷清臣统军御阻卜有功,晋封。

  • 六胡州

    唐代在降附突厥人散布地区设置的统治机构。高宗调露元年(679)置。其名称分别为: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和契州,治所位于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一带。以唐人为刺史。长安二年(702),并为匡、长2州。神龙

  • 阎洪达

    突厥汗国官名。常见于西突厥诸部,与※俟利发共同评议国事,参预决策和政务处理。《隋书·西突厥传》:其“官有俟[利]发、阎洪达,以评议国事。”

  • 土昆

    土族语音译。青海省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