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指重建的东突厥汗国。唐永淳元年(682),东突厥汗国※颉利可汗之疏属阿史那※骨咄禄集突厥旧部入总材山,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自称颉跌利施可汗,累年扰唐,并东击契丹、鞑靼,北征九姓铁勒。集众5000余,于垂拱(685—688)年间建牙郁都斤山(又作于都斤山,今杭爱山支脉),又在黑沙城建南牙,重建汗庭,为东突厥中兴,学者们亦称之为突厥第二汗国,或后汗国。天授二年(691),骨础禄病卒,其弟※默啜可汗(691—716)及后继※毗伽可汗(716—734)在位时为汗国兴盛时期。开元二十二年(734),毗伽可汗被毒害,汗族内讧。拔悉密、回纥、葛逻禄诸部乘机独立,于天宝元年(742)联兵攻杀后突厥汗※骨咄禄叶护,推拔悉密首领为颉跌施可汗。唐支持拔悉密等3部联兵攻※乌苏米施可汗。三年(744),乌苏米施可汗死于兵乱,突厥残部拥其弟为※白眉可汗。次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攻杀白眉可汗,后突厥汗国亡。突厥各部大多归附回纥,一部分南迁灵武(今宁夏灵武县)、丰州(今内蒙古临河县);另一部分迁中亚,后世在阿富汗建哥疾宁王朝,在中亚建塞尔柱克突厥王朝及乌斯曼突厥王朝。

附:后突厥可汗世系

猜你喜欢

  • 布特哈八旗

    清代八旗组织建置之一。以诸打牲部族人丁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佐领多为氏族首领。嫩江流域一带,明属奴儿干都司辖境,清初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杂居于此。总名布特

  • 斡拙

    即“兀者”(107页)。

  • 多兰回子

    见“多伦人”(849页)。

  • 兴国应圣公

    金代对混同江(今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神的封号。大定二十五年(1185),以昔太祖完颜阿骨打征辽,策马径渡混同江“江神助顺,灵应昭著”。乃修祠宇,封混同江神为兴国应圣公,致祭如长白山仪,锡以上公之号。

  • 定远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大德三年(1299),世祖弟阿里不哥子玉木忽儿受封。

  • 五溪

    汉武陵郡境内五条溪流总称,由今湖南沅江支流组成。五溪所指,各家不一。据《水经·沅水》载:“五溪谓雄溪、��溪、力溪、无溪、酉溪”;《汉纪》引《水经》则记为:雄、ᖡ

  • 教长

    系阿拉伯文“筛海、伊斯兰”之意译。中国伊斯兰教史籍作“主持”、“摄思廉夏”或“摄思廉”等。指清真寺内主持教务的阿訇。

  • 寿富

    ?—1900清朝宗室。满洲正蓝旗人。礼部侍郎宝廷子。字伯茀、菊容。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愤国势,八旗人才不济,日衰,撰《劝八旗官士文》。立知耻会,励以自强。由

  • 买沟

    古沃沮族境内名城。有人认为,其后漏“溇”字,“沟溇”,高句骊语,意为“城”;“买沟溇”,即“买城”,地在今朝鲜咸镜北道之会宁。三国魏正始六年(245),毋丘俭征高句骊,其王奔此避难。一说此为《沃沮传》

  • 萨班

    萨迦班智达的简称。藏传佛教萨斯迦教派第四祖公哥监藏(即衮噶坚赞)(1182—1251)的尊称。班弥怛,亦作班智达,为印度人对精通佛学“五明”诸高僧大德之尊称,《大唐西域记》释《五明》称:“一曰声明,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