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夫余

夫余

东北古族名,亦为其所建政权名。一作夫馀。来源于中国北方古※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一说夫余乃“”之缓读。传说其始祖东明出自※橐离国,逃奔“至本地的夫余而王之”。其名最早见于《史记》、《汉书》,然作为部族集团为中原人所知当在战国末。有说《逸周书·王会篇》中“符娄”之“符”即其古名音译,“娄”即挹娄。李巡《尔雅·释地》注,“凫叟为九夷之五”。《字汇补》:“凫叟,东方国名,即夫余也”。约在秦汉之际建奴隶制国家。《后汉书》、《三国志》有传。盛时区域,《后汉书》等称“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约东至今张广才岭,北达小兴安岭以南呼嫩平原地区(一说至黑龙江流域,或说只到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南到辽宁开原县,西以今吉林省白城市至双辽县一线附近与鲜卑接。王城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或说前期在此,后期迁至辽宁昌图县北四面城;或说前期在黑龙江阿城县地,后期迁到农安县;今考古界不少人认为前期在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山和西团山一带,后期迁到农安)。西汉时已与中原王朝有来往(一说始于东汉光武帝时)。本归汉玄菟郡管辖,东汉末公孙度雄据辽东,一度改属辽东郡,至迟到公孙氏灭亡,复归属玄菟郡。晋代由平州东夷校尉辖领。与汉朝关系密切,其王等频朝贡,汉王室常回赠玉璧、珪、瓒等物,带回后藏于府库作为传世珍宝。王死以汉所赠玉匣葬。汉时,挹娄为其役属,常与高句骊争战。汉末高句骊、鲜卑强盛,公孙度虑其处二强间,为示亲近及张其势,以宗女妻其王尉仇台。三国魏正始(240—249)中,幽州刺史毌丘俭征高句骊,其王简位居供军粮助战。晋太康六年(285),国为鲜卑慕容廆破,其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晋武帝因下诏罢免救之不力的东夷校尉鲜于婴,以何龛代之。何派兵护送依虑子依罗返,复为国王。有户8万。以农业为主,产五谷,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出名马。地产赤玉、貂豽和大如酸枣的美珠。以栅作城,皆圆形。有宫室、仓库、牢狱。以弓箭、刀、矛为兵器,户各有铠仗。王以下以六畜名作官名,称马加、牛加、猪加、狗加等。诸加以下有大使、大使者、使邑。其邑落(一作“道”)属诸加,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民户皆“豪民”的奴仆。有乱诸加自战。流行杀人殉葬,多者达百余人。法律严苛,杀人者死,“家人没为奴婢”。早期凡遇水旱灾害或五谷不熟,每归罪于王,或言当易,或言当杀。其俗人死停葬五月,以久为荣;兄死弟妻其嫂;有战事以牛蹄占吉凶;好歌吟,昼夜行路皆唱歌。三国时开始衰落,北魏太和年间(477—499),为勿吉所逐,其王于太和十八年(494)携妻孥举国降高句骊。其民或入靺鞨,或为慕容鲜卑所掠,或亡高句骊,或归投汉族。

猜你喜欢

  • 蒙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共有4806849人(1990年)。语言属阿尔泰

  • 依墨坦岛埃

    景颇语音译,意为“这块土地已有主”。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个体家庭自由“号种”村社公有土地的称谓。距今百余年前,景颇族地区的耕地、森林及牧场均属村寨公有,每个村社成员有权通过“号地”方式占有本村社范围

  • 合尼

    土族语音译,意为“羊”。青海互助地区土族民间流传的长篇叙事歌曲,多在喜庆节日演唱。主要内容为:绵羊的产生、生长及其生活习性;羊被宰后,怎样肢解,怎样献神和敬客等,词中有丰富的牧业生产知识。歌词不但分组

  • 杨虎

    ?—442后仇池国宗室。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之子。初封镇南将军、益州刺史,受命守阴平(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北岸)。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闻父受宋军攻袭逃奔上邽(今甘肃

  • 高泰明

    ?—1116宋代云南大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大中国”主※高升泰子。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奉父遗命取消“大中国”,还位于段氏,立段正淳为国王(自此大理国又称后理国),任相国,掌实权,政令皆出其

  • 乾统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年号。1101—1110年,凡10年。

  • 十三法

    旧时西藏地方法典之一。在五世达赖第一任第巴索南饶登在原有法典※《十五法》中删去“英雄猛虎法”和“狐皮惩怯法”两条而成,故名。参见“十五法”(8页)。

  • 金太宗实录

    书名。纥石烈良弼等修撰。卷数不详。主要记天会元年(1123)九月至十三年(1135)正月太宗一朝有关史事。大定七年(1167)成书。内容略见《金史·太宗纪》。

  • 纳速剌丁

    ?—1353元末官员。字士瞻。回回人。浚州达鲁花赤马合木子。随父定居河北大名。进士出身,历任淮东廉访司书吏、两浙都盐运司、淮东宣慰司属员。顺帝至正十年(1350),参与镇压真州(治今江苏仪征县)农民起

  • 渐将王

    匈奴官名。分左右。是单于重要辅臣,为※“六角”之一。位在左右温禺鞮王之下,多由单于子弟充任,依次第也可承袭单于位。晋代作渐尚王,为十六王之一,位在左右於陆王之下,左右朔方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