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合纳
元代地名、部名。又译憨哈纳思、合卜合纳思。地形类布囊,因以为名。位于谦河之源(前苏联叶尼塞河上游一支大叶尼塞河)。居民亦以地为名。太祖二年(1207,一说十三年),被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征服,并入蒙古国。世祖至元七年(1270),设吉利吉思、乌斯、撼合纳、谦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治之。三十年,于乃颜故地建肇州城,安置该部与乌斯、吉利吉思居之。据《元史·地理志》载,其地山险林茂,兽多畜少,居民以桦皮为帐,取鹿乳,采松果,掘芍药根为食。
元代地名、部名。又译憨哈纳思、合卜合纳思。地形类布囊,因以为名。位于谦河之源(前苏联叶尼塞河上游一支大叶尼塞河)。居民亦以地为名。太祖二年(1207,一说十三年),被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征服,并入蒙古国。世祖至元七年(1270),设吉利吉思、乌斯、撼合纳、谦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治之。三十年,于乃颜故地建肇州城,安置该部与乌斯、吉利吉思居之。据《元史·地理志》载,其地山险林茂,兽多畜少,居民以桦皮为帐,取鹿乳,采松果,掘芍药根为食。
见“倒瓦答失里”(1887页)。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索县境内。为哲蚌寺属部,由帕巴、尼巴、恰吾、索究、削巴、札仓诺玛等6个措哇组成。原属“霍尔王”,后供奉给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复由五世达赖转赐哲蚌寺。
见“佟佳江”(1095页)。
藏语音译,又译格波。意为“老人”、“长者”。旧时西藏农牧区传达差役通知或直接分派※乌拉差役的头人。由※宗本或所属领主委派及※差巴轮流担任等。在谿堆之下,管理庄园百姓,主要负责分派乌拉差役,接待过往官兵
1131—1191金大臣、学者。亦称耶律履,字履道。契丹族。移剌(耶律)氏。辽东丹王耶律倍(突欲)七世孙,聿鲁之子,过继兴平军节度使德元为子嗣。博学多艺,善为文,通契丹大小字。初举进士。荫补为承奉班祗
即“羊苴咩城”(890页)。
金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完颜珣年号。1217—1222,凡6年。
?—1070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七年(1029),受兄彭仕端命入朝贡方物。明道(1032—1033)初,兄卒,嗣为下溪州刺史,累迁检校尚书右仆射。皇祐
437—501北魏大臣。代人。鲜卑万忸于氏(后改为于氏)。新安公于栗䃅孙,尚书令于洛拔长子。善射。少拜羽林郎。孝文帝即位后,累迁司卫监、侍中、殿中尚书。时孝文帝幼冲,冯太后称制,赐以金策
见“鹘笃”(24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