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景贤

杨景贤

元末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原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因从姊夫杨镇抚,遂以杨姓称之。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续录鬼簿》称其“善琵琶,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自幼好学,精通汉语文,擅长音律和词赋,致力于杂剧的研究和创作。本人经历元末的社会动乱和农民起义,对社会现实颇有感受。与著名杂剧作家贾仲名、汤舜民及名伶蒋兰英等有深厚交往。明永乐(1403—1424)初,受召入值,以备顾问。因“无意翰林院”,在朝中居官不长。不久,返武林(今浙江杭县)。后卒于金陵(今南京)。其作品主要是杂剧、散曲和传奇,在蒙古族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续录鬼簿》著录其杂剧有18种,有《西游记》、《刘行首》两种流传于世,其他均已散失。散曲流传至今的有七首小令和一曲套数。所著传奇亦失传。作者广泛吸收了宋元以来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继承了蒙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创。其《西游记》要比吴承恩的小说早200年。明人朱权称赞其词曲“如雨中之花”般绚丽夺目。其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封建统治阶级作了深刻的揭露,对劳苦群众深表同情,并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有强烈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 蒙古包

    蒙古等游牧民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叫“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作“蒙古勒格”或“班布克格尔”。“蒙古包”之称源于满语,《黑龙江外记》:“穹庐,国语(即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

  • 打牲部落

    清代对大小兴安岭一带索伦(今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总称。由“布特哈”(满语,汉意“虞猎”或“打牲”)引申而来。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在嫩江流域设置布特哈总管衙

  • 鄂尔多斯高原

    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伊克昭盟境内。黄河3面环绕,与晋陕黄土高原相接。地形从南北缓向中部,中部隆起,海拔约1200米左右,地表呈波状起伏。由于高原风沙,在西部形成著名的毛乌苏沙漠和库布其沙漠。北靠狼山、

  • 大成台吉

    见“把汉那吉”(1061页)。

  • 云为户

    辽上京地区放高利贷的富户。辽圣宗即位后,鉴于此等人户饶有资产,规避徭役,遗害贫民,遂勒令凡所收利钱已达本金之数者,债券悉送归官,与民均差。

  • 尼古奔

    见“费雅喀”(1771页)。

  • 助译者

    西夏译经者称号。直译相佑助者。辅助主译者译经,分工负责记录、翻译、核定译文、润色词句。在《西夏译经图》中16人分列主译者左右,其中8名僧人有姓名题款,4人为党项人。

  • 栖林

    旧时鄂伦春族的他称。亦称麒麟、齐凌、乞林、奇勒尔等。来源有三说:一说因清代鄂伦春族与别族商贾互市地点名齐凌而得名,音转为“麒麟”;二说因其散处大、小兴安岭中以捕猎为业,与“林木中百姓”、“树中人”一样

  • 奎屯布拉克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独石口蒙古驿站道上的蒙古站。也是元、明两朝的旧驿站。从独石口120里至该站,230里至额楞站。设马50匹,站户50家。康熙三十五年(1696),昭莫多之役,康熙帝进军曾经过此站。

  • 马玉琼

    近代川剧表演艺术家。四川省自贡人。回族。生于民国初年。专攻净角,身架工稳,唱腔纯正。擅演《五台会兄》、《掀涧》等剧。1927—1930年间,任自贡第一个川剧女子科班(戏校)品娱科社教员。为教授一代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