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板升

板升

明代汉人在塞外建立的村舍、田园。亦译作板申、拜牲、白兴等。蒙古语音译。一说源于汉语的“升板筑垣”,一说源于汉语“百姓”。明朝后期,大批汉族兵民迁入※俺答汗统治的土默特等地区,“造室力农”,开荒种地,修筑房舍,饲养家畜、家禽,种植蔬菜瓜果等,向俺答汗等领主交租纳税。当地蒙古族把这些房舍、村落、园田及其经营者统称为板升。至隆庆元年(1567),已在土默特地区修筑了大板升12个,小板升32个,并逐年扩大。后来也泛指土木建筑的城堡等,如汉人赵全等助俺答汗筑城,称大板升城。至今在呼和浩特等地仍保留了许多以“板升”、“板”为名的地点、村庄。明末,辽东地区蒙古、女真与明朝交接地带建立的村舍也称作板升。板升对塞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起了良好作用,解决了蒙古、女真等族对部分农、工产品的急需,亦加强了蒙古、女真和汉族的关系,并对部分蒙古族从游牧走向定居起了一定影响。板升一词还说明了蒙汉经济、文化和语言的交流。

猜你喜欢

  • 田霈霖

    明末湖广容美土官。字厚生、号双云。土家族。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玄长子。崇祯间(1628—1644),应征率所属土官唐镇邦、唐承祖、刘起沛及叔田圭、田赡,弟既霖、苏霖,共集土兵万余人,助明廷镇

  • 爱丹卫

    见“艾答卫”(437页)。

  • 打糕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是朝鲜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客祭祀等必备之珍馔。制法;先将糯米洗净泡发后,放在笼屉内蒸熟,取出倒在木槽或木臼里,用木槌打成糕团。在打制过程中,要不时将木槌蘸水,以免

  • 伊即轩

    ?—前105匈奴楼剸王。一作“伊即靬”。后归附汉朝。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因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左贤王,获大捷,封众利侯,赐食邑1800户(一作1100户)。元封六年(前105)卒,子当时、孙

  • 土尔扈特部总传

    书编名。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 文武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河间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二年(1265),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之孙兀鲁带(又作忽鲁歹)始受封。子也不干袭封。

  • 僧舞

    朝鲜族传统舞蹈。一般认为是朝鲜族舞蹈艺术的精华。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源于佛教法鼓仪式。多为女子表演。舞者一般身着白衣蓝裙,上套白色僧衣,肩披红色袈裟,头戴三角形僧巾帽,并以挂在鼓架上的法鼓为道具。舞时将

  • 撑犁

    匈奴语音译,意为“天”。《汉书·匈奴列传》: “匈奴谓天为 ‘撑犁’。”汉元狩二年(前121)夏,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北地,至祁连山,击匈奴。颜师古注称:“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一说“祁连”即

  • 大贺氏

    契丹族的一支。源出东胡。为契丹历史上最早部落联盟中的核心氏族。始见于《旧唐书》、《唐会要》。一说即※古八部中的※何大何部。因其长期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故亦为契丹最早部落联盟的名称。大约始于隋、唐之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