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玄奘

玄奘

602—664

唐代佛教著名高僧。汉族。俗姓陈,名祎。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10岁丧父,寄居于兄寺中生活。13岁出家,从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17岁起,遍游长安、西川、荆州、河北等地,遍读佛教经典。20岁受具足戒,从事佛学研究。因感各说不一,莫知所适,遂决意西行求法。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途经姑藏(今甘肃武威)、敦煌、高昌(今新疆鄯善县)、姑墨(今新疆阿克苏)、罽宾(克什米尔)、呾罗斯(前苏联江布尔城)等地,历尽艰险,于贞观七年(633)抵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那烂陀寺,从戒贤(号正法藏)学《瑜伽师地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等论典。兼习梵书。越五年,复游历东、西、南、北印度圣迹。后至杖林山胜军论师所,学《唯识抉择论》、《庄严经论》等,并著《会宗论》三千颂,批驳该寺师子光见解。寻奉戒贤命,同小乘论师辩论,获胜;戒日王为之设无遮大会,使宣讲大乘教义,名声大振。贞观十九年(645)返长安,获梵本经论675部。受命居弘福寺传译,继转慈恩寺。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其中最主要的有《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等,史称之为“新译”。还将《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又将西行沿途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对中国各民族的佛教有着巨大影响。

猜你喜欢

  • 昔木土脑儿之战

    元世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叛军的战役之一。昔木土脑儿为漠北地名,又译失木鲁、失木里秃、失亩里秃、失木秃、失门秃,意为“有蚊之地”,位于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南部。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于开平(今内蒙古正

  • 亦璘真班

    见“懿璘质班”(2585页)。

  • 布洛陀

    壮语音译,意为“山里的首领”。壮族民间史诗与传说故事。长短不一,一般为11章。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巴马、东兰、凤山、天峨、南丹、河池、都安、马山和右江流域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地。描述远古时代的

  • 博如

    赫哲族旧时帽子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桦皮帽。因以桦树皮制作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尖顶大檐,与斗笠相似,上绘有各种花纹和云卷。夏季戴之既遮阳光,又能蔽雨。

  • 奕纪

    ?—1863清宗室、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和硕成哲亲王永鼕孙,多罗贝勒绵懿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由应封宗室授头等侍卫。道光十三年(1833),置正白旗满洲副都统。次年,赴山东、河南查阅营伍,并查

  • 噶达浑

    1608—1657清朝将领。哈达部人。隶满洲正红旗。纳喇氏。初任护军参领。天聪二年(1628),从太宗征多罗特部,八年(1634),从征明山西。崇德五年(1640),从睿亲王多尔衮困锦州,受命先进,在

  • 穷奇

    高车副伏罗部贵族。首领阿伏至罗堂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随从兄率部10余万落,击退柔然追兵,西迁到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一带)西北,建高车国,奉从兄为“候娄匐勒”(意为“大天子”)统北部

  • 吹纳木克进藏熬茶使团

    卫拉特蒙古进藏礼佛布施组织。乾隆八年(1743),准噶尔部长噶尔丹策零为替其父策妄阿拉布坦超度亡灵,派遣宰桑吹纳木克、巴雅斯瑚朗、喇嘛强佐巴等312人,携骆驼1700—1800峰,马2300余匹,羊2

  • 阿木

    古族名。今哈尼族。哀牢山镇沅、墨江、普洱等县哈尼族之自称、他称。沙海昂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阿木州》:“阿木是东向日出之一州……。产马不少……。其地有良土地、好牧场,故牛及水牛亦甚多。凡生活必需

  • 桂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宋范成大(1126—1193)撰。字致能,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吴县人。原书3卷,今存1卷。作者曾任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市)知府,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2年,对当地风土人情比较熟悉。该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