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曼
布朗语音译,意为“寨老”。布朗族村寨头人名称。负责分配管理村寨土地,主持宗教祭祀,组织婚姻、丧葬活动,接纳村社成员,对外代表本村社。由选举(神选)产生,届时村社成年男子齐集佛寺,将若干竹签装进罐中,其中一根写上“当选达曼”的字样或符号,祭师进行祈祷后,依次抽签,中者即当选。是日夜间,正式公布结果,人们兴高采烈打着象脚鼓,敲起铓锣,跳起象脚舞,表示祝贺。同时村寨以集体名义送给当选者一枚钱币、一包茶叶、一对蜡条作为信物。任期不定,当村寨发生灾害等不吉祥事件后,即表明其运气不好,当即改选。
布朗语音译,意为“寨老”。布朗族村寨头人名称。负责分配管理村寨土地,主持宗教祭祀,组织婚姻、丧葬活动,接纳村社成员,对外代表本村社。由选举(神选)产生,届时村社成年男子齐集佛寺,将若干竹签装进罐中,其中一根写上“当选达曼”的字样或符号,祭师进行祈祷后,依次抽签,中者即当选。是日夜间,正式公布结果,人们兴高采烈打着象脚鼓,敲起铓锣,跳起象脚舞,表示祝贺。同时村寨以集体名义送给当选者一枚钱币、一包茶叶、一对蜡条作为信物。任期不定,当村寨发生灾害等不吉祥事件后,即表明其运气不好,当即改选。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传统居住的长屋。干栏式,竹木结构,铺茅草、木板或芭蕉叶为顶。分两层,底层圈养禽畜,上层住人,沿一侧用木板或竹片分隔为若干个“恩拜”(小房间),相对一侧留出狭窄通道,连接两端出
①亦称峒民。参见“峒丁”(1646页)、“峒僚” (1646页)。 ②诗篇。唐柳宗元(773—819)撰。内容描述柳州壮族先民日常衣食住行及文身、鸡卜习俗。载《河东先生集》卷40。
清代旗人和民人的合词。民人主要指汉人。所谓“旗民分治”,即旗人治以都统、驻防将军等官;民人治以顺天、奉天两府府尹、各省督抚及其下属各官。定例:于京城和各省,皆令旗人聚居于一方,而令民人定居于他方,各从
①见“多尔济”(848页)。 ②见“珠尔默特那木札勒”(1788页)。
元朝纸币之一种。简称至大钞。武宗至大二年(1309),以中统、至元钞通行年久,物重钞轻,改印造至大钞,以银计值。钞面自2两至2厘共13等。与至元钞并行流通,每1两准至元钞5贯、白银1两、赤金1钱。次年
西突厥10个部落的总称。亦称十姓部落。鄂尔浑突厥文碑作Onog。※阿史那土门(伊利可汗)弟※室点密统西域,自立为可汗,分所属为10部。每部由汗赐1箭,故又称“十箭”。唐贞观(627—649)初,咥利失
明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500册,共2925卷。明史馆撰。其主要资料来源于明朝宫廷档案。起明太祖朱元璋,至明熹宗朱由校止,凡15朝,后人又补辑崇祯朝17卷。有关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灾祥、祭祀、营造、
纪传体南朝宋史书。南朝宋梁间沈约(441—513)撰。100卷。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累官尚书令、侍中、太子少傅等职,为著名文史学家。纪传成于南朝永明六年(488),志成于隆昌元年(4
藏族部落名。在甘肃玛曲县境内黄河之南,东接乔考部落,东北临佐盖尼玛部落,西北抵青海省果洛。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仅有7至8户,后因人口渐增,分为苏乎钦、苏乎娘两部落。清末民初从青海同仁县、黄河南蒙
见“张承奉”(1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