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猛虎行

猛虎行

【介绍】:

①(全)李白作。乐府旧题,一作《猛虎吟》。《乐府诗集》卷三一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二》。郭茂倩云:“古辞曰:‘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乐府题解》曰:‘晋陆机云:“渴不饮盗泉水”,言从远役,犹耿介,不以艰险改节也。’”王琦云:“古辞云……盖取首句二字以命题也。”此诗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盖作于至德元载(756)春南奔溧阳时。诗中记述了安史乱中洛阳沦陷、幽蓟降叛、士民南奔的凄惨景象,诗人“有策不敢犯龙麟”,亦随难民南奔溧阳。在溧阳与张旭相遇,槌牛挝鼓,饮酒纵谈,盛赞张旭之为人。诗中还抒写了“钓鳌东海”的政治抱负,希望能有机会为国效力。此诗前人严羽、萧士赟、朱谏等多认为是伪作。王琦力辩其诬,认为此诗“首尾一贯,脉落分明,浩气神行,浑然无迹,有识之士自能别之。”(《李太白全集》卷六)②(全)张籍作。系乐府旧题。此诗描写山中老虎的凶猛,不正面写其淫威,而是“故摹写怯弱以见负嵎之威”(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从山中野兽与村中之人的惧怕来烘托恶虎形象。诗中亦暗寓权要豪门倾害朝士、为非作歹之意,不乏现实意义。③(全)李贺作。此诗借用乐府旧题,讽刺时事,抨击藩镇之害。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藩镇拥兵割据的现象日益严重,他们擅立旗号,公开对抗朝廷,而且世代相袭,残害百姓,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此诗概括而艺术地反映了这些情形。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处处扣紧猛虎来写,又处处揭露藩镇的狰狞面目和残害人民的罪行,生动形象,而又尖锐泼辣,表现了李贺主张消除“藩镇之祸”的鲜明的政治态度,同时也对朝廷的腐败昏庸、内部矛盾重重,致使政令不行的局面进行了抨击,对朝廷弃置贤才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当作于在长安任奉礼郎时。

猜你喜欢

  • 碧油幢

    ①隋唐以来高级官员舟车上张挂的以青油涂饰的帷幔。方干《上越州杨严中丞》:“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亦省称“碧幢”。白居易《和令狐相公寄刘郎中兼见示长句》:“碧幢千里空移镇,赤笔三年未转官。”

  •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介绍】:高适作。天宝十一载(752)秋写于长安。评事,大理寺官,掌出使推按。朔方,指朔方节度使,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征马嘶》,古乐府旧题。这一咏马赠别诗,先以征马的嘶鸣,寓写友人将赴边

  • 唐诗论稿

    刘曾遂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本书收入15篇论文,内容包括对作家生平的考证与文献资料的考订,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以及对有关唐诗的几种古籍的评介等。

  • 庾公病

    庾公,指晋代庾亮。庾亮都督六州诸军事,领三州刺史,因失陷邾城,自贬三等,忧愤成疾,朝廷征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皆固辞不就。见《晋书·庾亮传》。后因以“庾公病”谓官员遭贬弃且生病。何元上《所居寺院

  • 法藏

    【生卒】:643—713【介绍】:唐代高僧。俗姓康。康居国人。显庆四年(659)至太白山云华寺听智俨讲《华严经》,列为弟子。后预玄奘译经,见识不同而去。咸亨元年(670)出家受戒。曾为武后讲新《华严经

  • 秉烛

    见“秉烛游”。

  • 孺慕

    《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后因以“孺慕”谓对父母的哀悼。权德舆《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容车攀望处,

  • 崔信明

    【介绍】: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隋时任尧城令。曾隐太行山中。贞观六年(632)应诏举,授兴势丞,迁秦川令。新、旧《唐书》有传。信明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全唐诗》存诗1首及“枫落吴江冷”断句。

  • 盘泊

    ①滞留;徘徊。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二五九:“下窥千尺崖,上有云盘泊。”拾得《诗》之四三:“余住无方所,盘泊无为理。”②停驻。易静《兵要望江南·占雨》:“半雨半晴霞气过,且须盘泊好参详,去即阵难当。”

  • 北郭骚

    人名。春秋齐人,家贫无以养母,曾向晏子乞米度日。后闻晏子见疑于君,自刎以白晏子之冤。事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后遂以指贫寒、义侠之士。亦省称“北郭”。钱起《小园招隐》:“谁言北郭贫,能分晏婴粟。”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