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事实类苑

事实类苑

也称《宋朝事实类苑》,又名《皇宋事宝类苑》、《皇朝类苑》等,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江少虞字虞仲,衢州常山(今属浙江)人。政和进士,调天台学官,后历任建、饶、吉三州太守,左朝清大夫权发遣吉州军州事等职。少虞在任吉州太守期间,以宋代朝野事迹见于诸家记录者甚多,难于遍览,以及诸家记录散佚不属,难于稽考,因收集诸家记录,将其中有关宋代朝野事迹汇集一起,按类编次,用了十五年时间,于绍兴十五年(1145)完成此书。此书主要记述宋太祖至宋神宗的一百二十余年间史事。全书共分二十八门,各以四字标题,谓:祖宗圣训、君臣知遇、名臣事迹、德量知识、顾问奏对、忠言谠论、典礼言律、官政治绩、衣冠盛事、官职仪制、词翰书籍、典故沿革、诗歌赋咏、文章四六、旷达隐逸、仙释僧道、休祥梦兆、占相医药、书画伎艺、忠孝节义、将帅才略、知人荐举、广知博识、风俗杂志、谈谐戏谑、神异幽怪、诈妄谬误、安边御寇。《四库全书总目》以为二十二门,并说少虞自序作二十八门,为传录之伪。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朝事实类苑》出版说明作二十四门,然检其目录,仍为二十八门。当以少虞自序为准。二十八门以下,再分列子目,选录诸书,分别编次。内容广泛,上至朝章典故、将相名人的遗闻逸事、边政外交,下至各地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无所不有。所引之书,全部以类相从,照录原文,不加增损,各以引用书名注于条下。全书共引书五十多家,征采极为浩博,其中半数以上今已失传或残缺,赖此书得以保存部分内容。所引之书,今有传本者,亦可互相参校脱讹,补充他书记载之不足。如,所记宋与朝鲜、日本间文化交流等条,皆可补史。由于引用诸家记录甚多,间有引书误注的情况,如,卷一开头四条,注“并《涑水记闻》”,翻检原书,仅第二条见今本《涑水记闻》,第一、第三条并见魏泰《东轩笔录》,第四条见释文莹《玉壶清话》。亦有失注的情况。还有,一事为两书所载,而先后并存者,如,卷八末条注“出《庐陵居士集》”,而卷五十七又重引此条,注“东坡集”(实为《东坡志林》)等。虽然如此,该书仍不失为宋人杂史之宏编,对于研究文学和历史、特别是宋史,具有重大参考价值。江少虞于绍兴十五年(1145)成书,绍兴二十三年(1153)麻沙书坊曾出刻本。王士祯载此书作四十卷,清修《四库全书》时搜集传钞本为六十三卷。日本在元和七年(1621)出版木活字本,1911年武进董康据以重刻,为七十八卷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董康刻本为底本,由瞿济苍先生校以日本木活字本和明蓝格钞本(简称明钞本)等,标点出版,为最流行版本。

猜你喜欢

  • 郴州文志

    七卷。明王心(约1533前后在世)编。王心,自号后隅子,龙江卫籍,天长(今属安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郴州同知。据本书原序称,原辑《郴志》六卷,又与郴诸生袁大邦等集古今之文为郴而作者,勒

  • 江午坡集

    四卷。明江以达(约1540前后在世)撰。江以达,字于顺,号午坡,贵溪(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累官湖广提学副使。廉介刚直,不避权势,后因忤楚王下狱,放归卒于家。著有《江午

  • 切字图诀

    二卷。撰人不详,清罗愚整理补充刊布。罗愚字古直,湖南湘乡人。卷首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黄宜中、李日麟序。另有罗氏自序,云:幼受书,每疑音切虽详,注读鲜画一,苦不得要诀。就试星沙,叩诸缙绅先生及寓

  • 琴川三志补记

    十卷,续八卷。清黄廷鉴纂。黄廷鉴,字琴六,号拙经叟。工诗,精考据。著有《第六弦溪诗文文集》,另校书有百数十种。琴川今江苏常塾县。此县旧有三志,宋鲍廉志,元卢镇续志,明张洪新志。黄氏补三志之阙,故称“补

  • 春秋论

    二卷。清严珏撰。珏字佩之,号生轩,江苏无锡人。家贫好学,潜心于《易》、《春秋》,学宗乡先贤高攀龙,曾讲学东林书院,以布衣终老。著述除《春秋论》外,还有《生轩易说》、《春秋集说》、《尚书讲义》等。《春秋

  • 产鹤亭诗集

    七卷。清曹庭栋(1699-1785)撰。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慈山居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贡生,种植花木、弹琴,赋诗、作画。性格旷达,喜贺铸诗。受北宋诗人影响,其诗境界不够开阔。本集分七稿,每稿

  • 严州图经

    八卷。宋董弅主修,喻彦先检订,陈公亮重修,刘文富订正。董弅知军州事。刘文富州学教授。《严州图经》宋绍兴九年(1139)修,淳熙十二年(1185)重修,全书共八卷。现存三卷。为: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

  • 六书长笺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

  • 三国志辨疑

    三卷。清钱大昭(详见《汉书辨疑》)撰。《三国志辨疑》自序中说明著书意旨。说三国鼎立,互相诋毁,列国虽有史录,写魏详、吴略、华曹陋蜀,实可各自作史等等,过去作《两汉书辨疑》有所得,近日又对《三国志》进行

  •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言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忆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