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壮怀堂诗稿

壮怀堂诗稿

二十卷。清林直(1826-?)撰。林直字子隅,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直以诸生参与戎幕,出佐大府,后林直擢升监司,曾率孤军与太平军作战,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后官至知府。同治二年出游广东。同治十二年以后未见林直有诗作,序有“先生年未五十遽归道山”之句,故断其卒于1873年前后。林直少随父官居京都,即有诗名,生平足迹半天下,遍游衮、冀、荆、梧,几度行程万里。其诗以杜为宗,尤工五、七律。林直才气过人,下笔滚滚千言,立就成篇,气质高雅,音节宏亮,不拘一格,其感时怀古之作,顿挫沈著,沈雄秀逸,卓然大家。《壮怀堂初稿》(第一集),十卷,为林直二十九岁以前所撰,初稿十卷共辑诗四百一十余首。《壮怀堂三集》十四卷,断为林直于同治二年入粤以后所作,其时年三十八岁。初集与三集之间八、九年间为作者从军浙闽之时,其时他置身战事中,感时抚事,以及同僚、友朋赠答之作颇多,林直曾辑为二集在闽付梓,未竞而佚,三十年后其子林桐度搜剔丛残,得其手书二集诗百余首,后又搜得诗百余篇,经细审皆为其在浙闽期间所著。此诗定为二集,编为四卷。二集体例与初、三集略有不同,二集以古今诗体分卷;而初、三集则以年代为主线。初集为作者早年作品,其风格汪洋恣肆,不可抑遏;三集则精练清老,学养深粹。他的诗由绚烂而渐归平谈,二集实为转折枢纽。《壮怀堂》三集又名《岑海诗存》,十四卷。第一卷为《观海集》辑诗二十二首;第二、三卷为《筹惟集》上、下,辑诗五十五首;第四卷至七卷为《端居集》,共辑诗一百四十二首;第八卷为《越游集》,辑诗五十首;第九卷为《端居续集》,辑诗二十三首;第十卷至十一卷为《北征集》一、二,辑诗九十五首;第十二卷为《东官集》,辑诗二十一首;第十三卷至十四卷为《南武集》一、二,辑诗五十九首。《壮怀堂》第三集《岑海诗存》共辑四百六十八首诗。《壮怀堂》诗初稿于咸丰六年春于福州后街文儒坊,由陈仁权刊刻行于世。《壮怀堂第二、三集》于光绪三十一年冬刊印于广州。

猜你喜欢

  • 满州小学集注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 卢氏礼记解诂

    一卷。汉卢植(约159-192)撰,清臧庸辑。植字子斡,涿郡涿县(今河北中部)人。灵帝时,历任博士,九江、庐江太守。黄巾起义,他任北中郎将,率军镇压河北黄巾军,围攻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日久无功,被

  • 凤台县续志

    四卷,首一卷。清张贻琯修,郭维恒等纂。张贻琯字瑶卿,山东海丰县人,出身贡生,光绪六年(1880)任凤台知县。《凤台县续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此编基本依照林志体例。增续而成。于旧志诸类无可续者,

  • 全体图说

    二卷。英国稻惟德(生卒年不详)译。书刻于光绪十年(1885)。共有图八幅,图附以说,八幅图为全体骨骼图、全体骨节并筋部图、全体诸肌图、全部脉管图、全体回管图、养生路并吸管图、全体脑筋图、觉悟诸其图。其

  • 苑洛集

    二十二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累官至吏部员外郎,南兵部尚书。曾因以疏论时政,多次被诬奏怨谤,逮系寺官,屡起屡罢。韩邦

  • 秦汉文尤

    十二卷。明倪元璐(1593-1644)编。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一号国客。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累迁为国子监祭酒。著有《儿易内外仪》。元璐气节文章,均为世所称道。而此书庞杂特

  • 古韵发明

    一卷。清张耕撰。耕字芸心,山东滕阳人。尚撰《切韵肆考》等。是书分古韵为二十五部:①阿、②乌、③垩、④膺、⑤噫、⑥亿、⑦翁、⑧讴、⑨屋、⑩央、⑾天、⑿约、⒀婴、⒁娃、⒂戹、⒃殷、⒄衣、⒅乙、⒆安、⒇霭、

  • 乐至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裴显忠修,刘硕辅纂。裴显忠,字澹如,闽人,曾任乐至县知县。乐至县旧志,明以前毁于兵乱。清雍正六年(1728),县令杨佐龙始掇拾委逸之余,为稿二十七篇。迄乾隆五十一年(1786),县令叶

  • 考古文集

    二卷。明赵撝谦撰。赵撝谦,原名古则,字撝谦,以字行。浙江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长大后,与诸名人游,博究六经百事之学,人称“考古先生”。著有《六书本义》。《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称:“其诗集名《考古

  • 淮海易谈

    四卷。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文恭。该书认为,天地万物,所在皆有易理,关键是人心是否能明。故其说虽以离数谈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