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唐本存字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虞书孔子庙堂碑,翻刻已尽失真面。宋拓也已非原物。唐本所存者尚有一千四百余字,元康里氏旧藏,至清代乾嘉年间,归李宗瀚所有。翁方纲择其要者摹录一百二十字,以订正陕本、武城本笔意之失。有“百一庐”金石丛书本。后李宗瀚本又归海东,并影印行世。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虞书孔子庙堂碑,翻刻已尽失真面。宋拓也已非原物。唐本所存者尚有一千四百余字,元康里氏旧藏,至清代乾嘉年间,归李宗瀚所有。翁方纲择其要者摹录一百二十字,以订正陕本、武城本笔意之失。有“百一庐”金石丛书本。后李宗瀚本又归海东,并影印行世。
七章。陶燠民著。是书介绍了福州话的声、韵、调系统和仿照国语罗马字制定的“闽话罗马字方案”。叙述了声母类化律(即辅音在双音词非首音节连读时的同化音变规律)、连续变调规律,并用表格形式将福州音与古音、国音
四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
一卷。金大臣年表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该书前列诸帝系统图,后为辽、金二表,俱系年于上,并有各大臣的名爵纬排列其下。大抵是根据《辽史》、《金史》本纪中所记载的命官年月编次成书,并未做考订,仅有便于检寻之用
二十四卷。清王寿颐、潘纪恩修,王棻、李仲昭纂。王寿颐字少潭,永福人,仙居县知县。王棻字子庄,黄岩人,举人。此志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三地理志,目为沿革、星野、
四卷。清何西夏撰。西夏万县(今四川万县)人,清嘉庆、道光年间隐居乡间,皓首穷经,足不履城市,著有《西夏经义》若干种行于世,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共四卷六篇。卷一为《春秋序》及《春秋释例》,卷二为《春秋说义
不分卷。清陈泰交辑。陈泰交,字同倩,嘉兴人(今属浙江省),明末清初学者,生卒年不详。有《尚书注考》、《斋至斋集》。本书所谓《尚书注》,即金履祥之《书经注》。本书共列同字异解三百二十三条,如“稽古帝尧”
一卷。汉欧阳生撰,清马国翰辑。欧阳亲受伏生之传,其书立于学官也最早,其后欧阳氏八代皆为博士,于有汉一代影响甚隆。《汉书·艺文志》就载有《欧阳章句》三十一卷,《欧阳说义》两篇。但是《隋志》、《唐志》皆不
七卷,《外集》一卷。明吴鼎(约1531前后在世)撰。吴鼎,字维新,号泉亭,自号支离子,钱塘(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著有《过庭私录》。本书为其仲子吴遵
一百二十二卷。宋张君房(生卒年不详)编辑。张君房,字尹才(一作允方),岳州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进士,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等职,后从御史台谪官到宁海(今属浙
十卷。清人撰,不署名。土默特在元代属大同路,明宣德初年筑玉林么川等城市,设兵戍守,后为鞑靼所据。嘉靖年间俺答由河套徙丰州,隆庆时封为顺义王,名其城为归化,至今仍之。清天聪六年(1632年),太宗亲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