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集解

尚书集解

二十九卷。清贺淇撰。贺淇字竹园,湖南衡阳人。此书又名《书绎》,因其列“集解”于前,后加“绎曰”,并以浅显的语言顺释经意。如“放四罪而天下咸服”,绎曰:“共工、鲧以治水无功流,苗以不即功窜,驩兜有荐共工之事,其放必以是,是四罪皆山洪水而得,故天下咸服也。史公以为变四裔是使之为四裔诸侯,以化其夷俗,如今之带罪效用。季孙行父以鄙野不经之语胁宣公,非通论也,郑以说经非是。且鲧之极死,与舜之野死,皆是以死勤事,故夏得以宗鲧,明禹修其功也。”此论至为确当。其他诸说亦多有可取之处,虽间有小失,亦不掩此书之功也。本书为原稿本。

二十卷。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谷道人、退道人等。益都(今属山东省)人。因其家世隶上林苑籍,故自称北平人。清代著名学者。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兵科给事中。李自成建大顺朝,授四川防御史。入清,授吏科给事中,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加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衔。后被劾去职。承泽收藏甚富,著述颇丰。除《尚书集解》外,尚著有《九州山水考》、《诗经朱传翼》、《春秋程传补》、《五经翼》、《畿辅人物志》、《四朝人物略》、《益智录》、《河纪》、《天府广记》、《元朝典故编年考》、《学典》、《闲者轩帖考》、《明辨录》、《藤阴杂记》、《学约续编》、《考正晚年定论》、《庚子销夏记》、《研山斋墨迹集览》、《法书集览》、《研山斋图绘集览》、《春明梦余录》、《典制纪略》、《己亥存稿》等,并传于世。《尚书集解》一书,笃信古文《尚书》,与其平生尊崇朱熹之学恰恰相反。其解释经文,多宗宋学而抑汉唐。除蔡沈集传外,多采摭宋代吕祖谦《书说》、金履祥《尚书表注》及元代许谦《读书丛说》,而对马融及郑玄注则予以排斥。

猜你喜欢

  • 九芝集选

    十二卷。明龙膺(1560-?)撰。龙膺字君善,后改字君御,号朱陵,别号公、纶叟,合称纶先生,又号太虚里人,晚又号渔仙长。武陵(今属湖南常德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除徽州推官,后迁官国子博士。

  • 黄帝阴符经集注

    见李筌等《阴符经解》。

  • 书法钩玄

    四卷。元代苏霖撰。苏霖,字子启,镇江(今江苏镇江、丹阳一带)人。苏霖颇工书体,备知其法。该书尽取前人论书之语,起于汉代杨雄,终于宋代刘辰翁,共六十五条,成书于元统二年(1334)。但是该书所录只略具大

  •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四卷。明李春芳撰。李春芳字石麓,江苏兴化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为公案小说,记明代清官海瑞(刚峰)断案决狱之事。全书七十一回,每回演述一个故事,而以审案人海瑞贯串各篇。据历史记载,海瑞为官清正刚直,敢于

  • 春秋剩义

    二卷。清应麟(详见《易经粹言》)撰。此书摘取《春秋》经文作为标题,然后围绕这些题目各为论说。其说大抵因袭前人穿凿臆断之论而敷衍成篇,无甚新意。《屏山草堂稿》本。

  • 经史耨义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

  • 复社纪事

    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吴伟业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

  • 四书述义家训

    三十卷。清许如竹撰。如竹字淇园,别字柯亭老人,汜水(今河南荥阳)人。官至汤阴训导。笃信程朱之学,而对四书研讨尤精。是书每章先序白文,主说原本集注,次则贯穿诸家而自寓折衷,删繁就简,阐发紫阳之秘。所以因

  • 广仁品二集

    无卷数。明李长科(生卒年不详)撰。李长科,字小有,兴化(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人。生平事迹未详。此书阐明佛家戒杀之说,并杂举故实以说明因果报应,书名题为二集,当还有初集。而《四库》馆臣所用副都御史黄登贤家

  • 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

    六卷。清常茂徕撰。茂徕字秋厓,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潜研经学,尤深于《春秋》三传,著有《春秋女谱》、《洛阳石刻录》及该书行于世。该书撰成于清道光二十年(1804),对陈厚耀《春秋世族谱》重加校订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