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延平答问

延平答问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熹父松,宣和中官闽,生熹于延平(今福建南平市)。朱熹为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阐发儒家思想中的“仁”和《大学》、《中庸》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二程(程颢、程颐)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后世并称程朱。自元以来,历代王朝科举,均采用朱熹《四书集注》。熹整理文献,注释古籍,疑古文《尚书》之伪,不信《诗序》,多有新意。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周易本义》、《楚辞集注》、《通鉴纲目》及后人编辑的《朱文公集》、《朱子语类》等。绍兴二十三年,熹二十四岁,将赴同安主簿任,往见侗于延平。始从受学。绍兴三十年冬,同安任满,再见侗,仅留月余。又阅四载而侗没。前后相从,不过数月,故书信往来,问答颇多,后朱子辑而录之——李侗答朱熹问儒家经义的一些信札,又载其与刘平甫二条,以成是书;熹之门人又集熹平日论李侗的语言、祭文及行状等,别为一卷,题曰《附录》,说明非朱子原本。后侗裔孙葆初,别掇拾侗之诸文,增入一卷,改题《延平文集》,殊失其旧。故今仍录原本。

猜你喜欢

  • 老圆

    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代文学家,考据学家,戏曲家。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河南提学使。著有《茶香室丛抄》、《续抄》、《小浮梅闲话》。其对小说、戏曲演变与

  • 尚书大传辑校

    八卷。清陈寿祺撰。陈寿祺曾辑校《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题汉伏胜撰,已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附之于经解之末,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此《尚书大传》乃张生、欧阳生所述,只不过源出于伏胜罢

  • 太公兵法

    一卷。旧本题周吕望撰。此书首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卷。考此书内容,首列“天阵”、“地阵”、“人阵”之名,其说出《六韬》。而“风”、“云”、“日”、“星”等占,皆以七言诗句为歌诀。可知书出《六韬

  • 卢氏礼记解诂

    一卷。汉卢植(约159-192)撰,清臧庸辑。植字子斡,涿郡涿县(今河北中部)人。灵帝时,历任博士,九江、庐江太守。黄巾起义,他任北中郎将,率军镇压河北黄巾军,围攻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日久无功,被

  • 枫窗小牍

    二卷。宋袁絅撰,袁颐续。二人因史无记载,生卒年、仕履生平俱不详。书中所记皆汴京故事,如艮庙、京城、河渠、宫阙、户口之类杂事,多可于史传参证,论是非亦皆平允。《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原无撰人名氏

  • 平岳疏议

    一卷;平海疏议一卷;附平海咨文一卷;师中小札一卷。清万正色撰。万正色,号中庵,晋江(今属福建泉州市)人。由行伍起家,康熙间授陕西兴安游击。吴三桂反叛时,万正色在四川地区阻击,连破野狐岭及阳平关,后又收

  • 露书

    十四卷。明姚旅(生卒年不详)撰。姚旅,号园客,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其中分核篇二,韵篇三,华篇、杂篇、迹篇、风篇、错篇、人篇、政篇、籁篇、谐篇、规篇、枝笔、异篇各一,

  • 夹漈遗稿

    三卷。宋郑樵(1104-1162)撰。郑樵,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居夹漈山,谢绝人事。喜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其书方离去。赵鼎、张浚等名臣皆敬重他。

  • 音学五书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

  • 丁漕指掌

    十卷。清王大经撰。王大经,字晓莲,浙江平湖县人。举人。官至江苏红安粮道,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是书前有清湖北巡抚潘霨序和王大经自序。从序中可考知:初写是书者为林之望,王大经接着写成,而又更定体例最后刊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