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糜氏注

春秋穀梁传糜氏注

一卷。魏糜信撰,清马国翰辑。糜信字南山,三国时魏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官乐平太守,生卒年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糜信注《春秋穀梁传》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隋书·经籍志》还著录糜信《春秋说要》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左氏传说要》,卷数同。《隋书·经籍志》又有糜信《理何氏汉议》二卷,新、旧《唐书》作《春秋汉议》十卷。糜信所注《春秋穀梁传》久佚,马国翰从杨士勋《春秋穀梁传疏》、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太平御览》中辑录佚文,编成一卷,题为《春秋穀梁传糜氏注》,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关于糜信注《春秋穀梁传》佚文,尚有清人王谟辑《穀梁传注》一卷(收入《汉魏逸书钞》)、黄奭辑《春秋穀梁传注》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及《黄氏逸书考》),可互相参看。又,清末从敦煌鸣沙石室出土《春秋穀梁经传解释》唐写残本一卷,罗振玉、王重民等学者考证为糜信《春秋穀梁传》注中的一部分,理由是典籍中所引佚文与此卷子本多合。则糜信之著还存一鳞半爪,非常珍贵。该写本由罗振玉刻入《鸣沙石室佚书》(初编)。现代学者王重民曾对它进行过校理。

猜你喜欢

  • 石峰奏疏

    四卷。明邵锡撰。邵锡字天佑,号石峰,安州(今属四川成都市)人。正德进士,久居谏垣任官,能持风采,曾谏止武宗巡幸。勘事甘肃时,碰上年岁饥馑,请求赈济,多所全活。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石峰奏疏》前三

  • 临晋县志

    ①十卷。清齐以治修,王恭先纂。齐以治,湖北应城人。出身进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临晋县知县。按临晋旧志,远不可稽。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邑令高向辉曾重修之,传本极为罕见。据此志序例言:明万历

  • 四六话

    二卷。宋王铚撰。王铚字性之,自称汝阴老民,汝阴(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初,官迪功郎,权枢密院编修,曾被诏为京官,罢归后每日吟咏,学者称雪溪先生。著有《侍儿小名录补遗》(已著录)。《雪溪集》等

  • 诗广传

    五卷。王夫之(见《周易稗疏》)撰。王夫之对《诗经》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他曾经遍注群经,除是书外,尚有《诗经稗疏》、《诗经考异》、《诗经叶韵辨》、《诗绎》等。或辨证名物训诂、或辨析异体、或考辨

  • 诗经考异

    不分卷。清朱鹤龄(详见《诗经通义》)撰。是书附于《诗经通义》之后,竹纸无格,经文大字单行,考异小字双行,旨在辨别秦、汉以下诸本经文之异同。考其所采诸家,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援据最多。其他群经诸子以及

  • 读诗录

    不分卷。明薛瑄(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薛瑄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进士,宣德中任御史,因得罪宦官王振,下狱论死,不久得释。景帝嗣位,召任大理寺丞。英宗时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著述

  • 受棋堂诗集

    三十四卷。清李因笃(1633-?)撰。李因笃,字天生,一字子德,陕西富平人,卒年不详。明末诸生,见天下大乱,走塞上访求奇杰,共同报国,未能如愿。归家闭户读书,博闻强记,贯穿注疏,颇负重名。与朱彝尊、严

  • 高宋僧传

    三十卷。北宋僧人赞宁(919-1001)撰。赞宁俗姓高。祖籍渤海,生于吴兴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在杭州祥符寺出家,法号“赞宁”。赞宁聪颖敏惠、钻研佛法。尤精于南山律,有“律虎”之称。太平兴国三年(9

  • 费氏遗书

    三种,五卷。明末清初费密(1623-1699)撰。费密字此度,号燕峰,新繁(今属四川省)人。曾组织地主武装对抗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失败后流寓江苏泰州,著书终身。主张“道”应“致用”,反对理学空谈。著有《

  • 岁时广记

    四十卷。陈元靓撰。陈元靓,约当南宋理宗时人。该书卷首为图说一卷,卷末为总载一卷,正文四十卷。春、夏、秋、冬各为一卷,元旦分上、中、下各一卷,立春一卷,人日一卷,上元分上、中、下各一卷,正月晦日、中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