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晋书

晋书

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579-648)等撰。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隋末进士,后任秦王李世民王府记室,协助筹谋统一,取得地位,官至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后封为梁国公。《晋书》是官修史书,参加撰写的有令孤德棻、李淳风、李延寿等二十多人。而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为监修。房玄龄官位最高,即题房玄龄撰。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史渊博。唐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主张维护礼法,官至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后来他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屡次被贬而死。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域(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唐朝大臣,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助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又助武则天逐走褚遂良,后任中书令,掌朝政,曾监修国史。魏晋南北朝以后,经、史、子、集四部正式确立,史籍形成了独立学科。所以编撰《晋书》有二十多家。到唐初流传还有十八家晋书。如臧荣绪的《晋书》为唐初前较完整本。因唐太宗对多家都不满意,诏人重修史,撰《晋书》。《晋书》编撰是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开始,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成书的,共一百三十卷。前后只用三年时间就编成了。材料的基本来源一是前十八家晋史等,二是晋朝国史,如起居注等(有二十多种起居注),三是史料杂著,包括晋朝旧事,五胡十八国史及三种杂说。主要以臧荣绪的《晋书》为底本,参考各种资料而成。《晋书》记事上起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下迄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共一百五十六年的历史。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帝纪十卷中有西晋四个皇帝,东晋十一个皇帝,共十五个皇帝。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西晋奠基人,也列入帝纪。有一人一纪,有二或三人一纪。志二十卷,大体与《汉书》相近。如食货、刑法、地理、职官皆俱备,只没有艺文和沟洫二志。其中《天文志》《律历志》一般认为内容精确得体。列传七十卷,传目与前史大致相同,只是把后妃从《后汉书》的本纪中移到列传之首了。类传新增了《忠义》、《孝友》、《叛逆》三个名目。唐代重视孝道,唐玄宗亲自为《孝经》作了注。《叛逆传》之中把农民起义领袖人物摆在传内,开一先例。列传中记载了七百多个历史人物。有许多可靠的重要资料。载记三十卷是新设立的一个名目,即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少数民族在我国境内与晋同时存在,就采用了“载记”这个名目。这是个创新。《载记》是在北魏崔鸿撰《十六国春秋》一百卷记的各国史籍和起居注基础上改编的。记的是西晋灭亡前后华北四方所立诸侯王国的历史,前赵三卷,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四卷,前汉、后燕、南燕各二卷,南凉、北凉、后凉、夏各一卷,西秦与北燕合为一卷,另外汉人张轨的前凉、李暠的西凉作为列传,不在载记之列。载记是承认各国独立地位的。《晋书》原称《新晋书》,后因臧荣绪《晋书》失传,而改称《晋书》。《晋书》强调儒家的说教,把《魏书》《节烈传》改成《烈女》,《孝义》改《孝友》。《节义》改《忠义》,《晋书》有《食货志》,自《晋书》补写《食货志》,以后历代正史(除《新五代史》外)都立了《食货志》。关于《晋书》的整理,清代校刊补正较多。吴世鉴的《晋书校注》一百三十卷,1928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印。1955年出版的姚怀箴的《晋书纂注》十卷,为《晋书》帝纪作注,比《晋书校注》更详细,可供参考。清人周济的《晋略》是《晋书》的一个简本。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晋书》附有何超的《晋书音义》,可供参阅。

猜你喜欢

  • 词苑丛谈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

  • 通艺录

    四十二卷。清程瑶田(1725-1814)撰。瑶田字易田,又字易畴,晚号让堂老人,安徽歙(今歙县)人,经学家。少时师事方粹然,后又与戴震、金榜等一同拜师江永。乾隆三十五年举人,官太仓州学正,以身率教,廉

  • 南学书目札记

    八卷。清谢嵩岱撰。谢嵩岱,籍湖南湘乡,生平不详。此编将南学藏书按照“四库”及《书目答问》的分类方法编排整理。单行本者记卷数、撰者,丛书录编者。分别注记赠送者,丛书分出,注记丛书名。编目时,书名采录版心

  • 易传辨异

    四卷。清翟均廉撰。翟均廉(约1736-1805),字春沚,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舍人。该书所考,自汉至元诸家《易传》注之源流、得失,共114条,多取朱彝尊《经义考》之文而排比联贯。此

  • 天岳山馆文钞

    四十卷。清李元度(1821-1887)撰。李元度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1839-1840)就读于岳麓书院。其时邓湘皋辑《沅湘耆旧诗》,李氏虽“未

  • 周易后天归图

    四卷。清黎由高撰。黎由高字鹏翥,通城人。此书专门阐明后天之易六十四卦反对之义,而一归之于图。一卷总论后天方位,见经之当归于图。二卷说乾坤为归经于图的纲领。三卷说反对为归经于图的门户。四卷摘录诸卦为归经

  • 上元县志

    十二卷。明程三省修,李登等纂。程三省,字师曾,富川(今广西富阳镇)人。万历十六年(1588)由乡贡知上元,二十一年春擢户部主事。李登,字士龙,隆庆初以选贡充国子监生,授新野令,后改崇仁教谕。李氏精考六

  • 金石遗文

    五卷。明丰道生(生卒年不详)撰。道生即丰坊晚年所改之名,字人翁,别号南禺外史。嘉靖二年(1523)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通州通知,免归。博学工文,尤善书法,其诸经伪本,多以篆籀古文书之,家有

  • 民国福建通志

    三百十一卷,民国福建通志局纂修。福建省自宋梁克家《三山志》后,记舆地者,不下数十家。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颇称善本。民国初年,国会建议中央政府督各省修志。闽省当局因设通志局,主持重修通志。几经努力,终

  • 长宁县志

    十二卷,清曹秉让修,杨庚纂。曹秉让,曾任长宁县知县。杨庚,江安人,博学多才。长宁县志,旧有明嘉靖间县令吴师朱所纂钞本,经兵燹散佚无存。清康熙间,叙郡志中有长宁县志一卷,乃因旧志略加增损,又一百二十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