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续志
四十卷,首一卷,图一卷。清博润修,姚光发等纂。博润,满洲正黄旗人。翻译生员,光绪四年(1876)知事松江府。此志续嘉庆宋志而作,其纲目略依前志。此志有踵续前志者,如疆域志则补其未备,正其错误,秩官选举诸表、古今人传,则断自嘉、道以来。更有标异者,为道里、乡保及水道,盖今昔事殊;盐法、制度屡革,往今不同,故更为纂述;海运,试行于道光六年,前志所未有,则具其章制,附于漕运之后,而不别立子目。续志纲罗散佚,补苴缺略,历经四载而修成,可称清代续志之佳作。有光绪十年(1884)刻本。
四十卷,首一卷,图一卷。清博润修,姚光发等纂。博润,满洲正黄旗人。翻译生员,光绪四年(1876)知事松江府。此志续嘉庆宋志而作,其纲目略依前志。此志有踵续前志者,如疆域志则补其未备,正其错误,秩官选举诸表、古今人传,则断自嘉、道以来。更有标异者,为道里、乡保及水道,盖今昔事殊;盐法、制度屡革,往今不同,故更为纂述;海运,试行于道光六年,前志所未有,则具其章制,附于漕运之后,而不别立子目。续志纲罗散佚,补苴缺略,历经四载而修成,可称清代续志之佳作。有光绪十年(1884)刻本。
二卷。明梅鷟撰。梅鷟(约1483-1553),字致斋,旌德(今属安徽)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至盐课司提举,集搜辑而成此编。上卷题官本书,末录《天顺年间官藏书目》,著录书名、部
二卷。明吴正伦(生卒年不详)撰。吴正伦字子叙,自号春岩子,歙县(今属安徽)人。精于医术。约生活于嘉靖年间。著有《脉证治方》、《虚车录》、《活人心鉴》等书。此书为吴氏本《内经》有关养生学之旨,参附众医家
二卷。清张惠言撰。张惠言于郑氏易多有研究,除本书外,还有《周易郑荀义》三卷。据其自序称:“归安丁教授小疋考订《周易郑注》为后定三卷,以繁属海宁陈方正仲鱼删之,然陈本又失之疏。嘉庆三年(1798)小疋见
见《西游记》。
七卷。李德淑撰。宋代王应麟参照齐、鲁、韩三家的异同,撰写了《诗考》一书,书中不仅遗漏很多,而且又没有注明某篇某卷某字的音义,使得学者们很难检索。因此,李德淑以毛诗为主,并博采齐鲁韩三家的训诂,广泛收集
无卷数。法国人伯希和(P.Pel1iot)撰,此书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所历之地及他的部下费信等所著书籍版本、文字等进行考证。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奉命
四卷。清胡元直(1853-1893)撰。胡元直,字子正,湖南湘潭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候选教谕。死后其门人私谥为“端敏”。元直为胡锡燕之子,锡燕尝受学于番禺陈澧,督教诸子甚勤。故元直与其兄元
① 三卷。清吴世尚撰。吴世尚,贵池(今属安徽省)人,其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庄子解》一书。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其书只收《庄子》内七篇。其要旨是引《庄子》而附之儒家。观其目录后附记,
三卷。清黄巩撰。黄巩字子固,长沙人。此书为作者所著《五经述礼》中的一种。旨在阐天道,切人事,借《周易》而证实文王心事。其解释天地定位,以程颐朱熹之说为本,论爻位上下,卦德刚柔时则宗王弼之说。于术数之学
二十卷。清宋继澄撰。继澄字澄岚,山东莱阳人。是书首有继澄自序、门人韩应恒序及《正义记事》。大旨遵朱子《集注》,而参考《蒙引》、《存疑》、《达说》、《浅说》诸书,以及时人顾麟士的《说约》、张尔公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