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校正孔氏《大戴礼补注》

校正孔氏《大戴礼补注》

十三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号陶庐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四川等省知县多年,官至新疆布政使;对文字训诂、新疆图志、欧西历史,均有研究。青年时曾好骈体文,后力攻古文,并工书法。文章多碑志、墓表、寿序之作。在北京文坛声名颇著,与桐城派代表人物张裕钊、吴汝纶引为畏友,著有《文莫室诗集》《陶庐丛刻》诸书,是书亦其中一种。书末有自跋,略言“《大戴礼记补注》,孔广森撰。旧有北周卢辩注,今存者二十四篇,余十五篇皆亡失。……后儒治是书者,鲜有专家,故经与注文,往往舛误混乱,至不可读。孔氏据宋刊旧籍,旁稽博采,作为补注,疏通证明,洵为卢氏之功臣。然往往拘守古本,穿凿附会以成其失,如《保傅》篇,纵上下杂采不以章,据《贾子》及《北堂书钞》所引,则‘上、下’二字为‘美’字之讹,而孔注则曰‘上为衣,下为裳’。‘再为义五’,据《贾子》当作‘爯为义五’爯即称之古字,而孔注则曰‘首止尊世子,葵邱尊周公,为再明王义’”(原文甚多,不备录)。凡此之显然脱误者,孔皆仍旧文,未加厘订,故王怀祖以守残之瑕讥之。今王君文泉有《大戴礼记补注》之刻,复与广稽群籍,参互诸家补漏以引伸孔氏之所未备,各为卷帙,附于其后”。未题“癸未(1883)十一月三日王树楠自识”。是书只录有校正者,如《王言》篇,只录“惟士与大夫之闻也”句起,不录“孔子闲居”至“惟士”上,《哀公问》篇,只录“与之为政”句起,不录“哀公问于孔子”至“与之为政”上,每篇大致都如此。是书于每篇之末,皆计字数如《王言》篇末,“载”凡一千三百六十四字补”,此指所引孔氏补注记文,下列细字,“今校定一千三百五十九字”,此为是书所校定字数;《本命》篇末,“载六百四十三字补,下列细字,今校定凡六百六十字”。按《大戴记》至清代撰述者始多,见于《清史稿·艺文志》者,有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汪中《大戴礼记正误》,胡培翚《大戴礼记笺证》,汪照《大戴礼记补注》,吴文起《大戴礼考》,王聘珍《大戴礼解诂》,其他《夏小正》注释尤多,曾子《孔子三朝》记亦专有注解,大戴之学,可谓日见昌明。孔氏等多本于戴震四库校本,而王聘珍《解诂》之本,又多据旧本,而于诸校本及见于类书者,往往不用。是书末引王聘珍本以参证,似嫌稍阙,但所校定原记文颇多,不附和卢、孔所注者也多,诚为有价值之作也。此书有《陶庐丛刻》本,畿辅丛书零本。

猜你喜欢

  • 汶阳端平诗隽

    四卷。宋周弼(1200-1257?)撰。周弼,字伯,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周文璞之子,自幼博闻强记,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在浙东一带为官。嘉定十七年辞官而去,周游江湖。著有《端平诗隽》。此集为周

  • 忠肃集

    二十卷。宋刘挚(1030-1098)撰。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任冀州南宫令,有政绩,与李冲、黄莘并称“河朔三令”。王安石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但他不附合王

  • 骊山集

    十四卷。明赵统(约1550前后在世)撰。赵统生平详见《杜律意注》条。是集为杨光训编订。集中自称:“嘉靖丁未(1547年)误仇陷狱,近三十年,多为诗。万历癸酉(1573年)恤归,仍岁为一集。”故是集中赋

  • 五经大义终始论

    无卷数 附答问九篇。清龚自珍(详见《泰誓答问》)撰。本书作于自珍三十二岁时,乃是以汉学的方法来研讨经学的微言大义,因此言必有证,无一字无来历。本书所述,全以《公羊》为依归。公羊氏有三世三统之说,自珍受

  • 春秋大事记

    一卷。清徐履谦撰。履谦,石埭(今安徽石台)人。该书摘录春秋时的重要史事,加以排比。有民国辛未(1931)铅字排印本。

  • 经典通用考

    十四卷。清严章福纂。章福字秋樵,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诸生。潜心小学训诂,成《说文校议议》三十卷,另有著录。此书首有自序,作于咸丰丁巳年(1857),末有后序,作于咸丰辛酉年(1861)。此书大旨以

  • 吴兴名贤续录

    六卷。明王道隆撰。道隆字客山,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是一部记地方名贤人物事迹的专著。体例上共分道学,儒行,文艺,动业,宦绩,孝友,节义,流寓,隐逸,名宦十门。其中名宦一门采摭最广,

  • 毛诗古韵

    五卷。清牟应震撰。此书前有张鹏序及作者自序。作者以为古韵久亡,春秋以后之书,不能作为春秋以前的证据。于是求之于《诗》,故是书以《诗》为主,《诗》合用者则合之,不合者则分之,旁及者则通转之。计分《诗》韵

  • 群碧楼书目

    初编九卷,附书衣杂识一卷。清邓邦述编。邓邦述(1868-1939),字孝先,号正暗,又号正暗居士,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少时于常熟赵氏岳家读天放楼

  • 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

    一卷。清高宗(1736-1795在位)御制。高宗为其帝号,年号是乾隆,姓爱新觉罗,字弘历。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即一经五体佛书。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