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熹平石经周易残字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

熹平石经《周易》残字,汉时原刻,近世从洛阳出土,是所有出土熹平石经中规模最大,存字最多的一块。出土时石即中断为二。上石最初归文氏,后来归合肥李氏。下石归陕西于氏。此书是未归文氏、于氏之前的拓本。字刻在石碑的两面。前面存二十八行,是《周易》下篇自“家人”至“小过”各卦的卦辞和爻辞。共五百三十三字。后面存二十五行,共四百零二字。两面加起来总共九百三十五字。其卦辞、爻辞之后不附“彖”“象”。系辞之后是“文言”和“说卦”,完全与王肃本的次序不同。字句之间也多有异处。按,熹平石经是五经的第一个刻本,而且是诸儒第一次承诏校定的官刻。而《周易》一经居五经之首。《隋志》所载的一卷,自唐以后久已不传。现在竟然在一千几百年之后发现了这个碑刻,虽已残缺不全,但仍可窥见魏晋以前《易经》和《易传》的旧貌,其价值超过了一切唐宋刻本,为群书之冠。有民国年间拓刻本。

猜你喜欢

  • 幔亭诗集

    十五卷。明徐熥(约1580-约637)撰。徐熥,字惟和,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著有《幔亭诗集》。是集为陈荐夫所辑,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

  • 滕县乡土志

    一卷。清高熙哲修纂。高熙哲曾以御史,出守过宁夏、宣化、大名等处,官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饬令各州、县,纂修简明乡土志,以作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故高熙哲纂此志之法是,取邑志,补以新事

  • 潜书

    四卷。清唐甄(1630-1704)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官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罢归,侨居苏州,从事著述。著作除《潜书》外,还有《

  • 海盐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彬修,徐用仪纂。王彬,光绪二年(1876)任海盐县知县。徐用仪,军机处行走方略馆。海盐县志自明永乐至天启,共修五次,嘉靖以前无可考证,万历中仅存《天启海盐县图经》,此篇是在

  • 易古兴钞

    十二卷。清唐斅谦撰。唐斅谦字尗兑,湖南新化人。作者持“书莫古于易”的观点,对周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易者象也,天地间有一物即有一象”。古人于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正象外,又推广论述,使

  • 仁斋伤寒类书

    见《伤寒类证活人总括》。

  • 满文老档

    一百八十卷。清额尔德尼等奉敕撰。沈阳故宫崇谟阁,旧藏满文老档一百八十册,系借用蒙文字母拼写满语,使用时不加圈点,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用以书写文件、记录史事、整理档案(或称档册、档子)。该书所

  • 松霭初刻

    六种,十卷附一卷。清周春(详见《中文孝经》)撰。周春号松霭,乾隆进士,官岑溪知县。该书所收六种有《中文孝经》一卷附外传一卷、《尔雅补注》四卷、《代北姓谱》二卷、《辽金元姓谱》一卷、《辽诗话》一卷、《选

  • 修真捷径

    九卷。元余觉华(生卒年不详)撰。余觉华,字荣甫,建安(今属福建省)人。撰有《修真捷径》九卷。此书约成于元至元中。书中所辑录之文,多为服气炼神的歌诀等。《四库提要》称其“论皆笃实,大旨阐发谷神不死之说者

  • 梦草堂稿

    十二卷。明胡镇(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胡镇,字子重,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贾人。事迹无考。其诗以宫、商、角、徵、羽分为五集,每卷又以天时,园圃等门分类,各有圈点评识。为坊刻本之体例。有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