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积求勾股法

积求勾股法

一卷。清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撰。玄烨即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康熙三年(1664)朝中发生了一件中西历法之争,对年幼的玄烨影响很大,他说:“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至大辟。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睹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于是玄烨开始学习西方数学,法国传教士白晋(1656-1730)、张诚(1654-1707)入宫为他讲授欧氏几何学或理学、天文学,康熙帝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数学素养的封建皇帝,并主持编写了大型历算书《律历渊源》。玄烨自己也写有《三角形论》及《积求勾股法》。据当代学者李培业考证,《积求勾股法》当完成于1713年之前。此书单独成篇,装订在清数学家陈厚耀(1648-1722)《勾股图解》之前。全篇十二页,计3300字,系原稿誊正本。《积求勾股法》专论求解正勾股(即与“勾三、股四、弦五”勾股形成比例的整勾股形)问题。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列出勾股和较诸定率十八项;然后给出两条用法:(1)“以今所设之数为实,取定率内与所设数同名之率为法,法除实得数,以勾率乘之得勾,以股率乘之得股,以弦率乘之得弦。”(2)“若所设者为积数,以积率六除之,平方开之,得数。再以勾、股、弦各率乘之,即得勾、股、弦之数。”最后举出二十三个问题解答,以明此法之用。其体例依题、草、解次序列之。比如:“有弦实一百尺,求股。置弦实一百尺,以股实率十六乘之,得一千六百尺,又以弦实率二十五除之,得六十四尺,平方开之,得股八尺。解曰:弦实内兼有勾、股两实,而股应得二十五分之十六,勾应得二十五分之九,今欲求股,故以股率乘之,弦实除之而得股实,故开方得股也。”其二十三个问题可分为五类:1.已知正勾股和较十三事之一,求勾股;2.已知正勾股的勾或股,求内容圆径;3.已知勾实、股实、弦实之一,或其两者三者之和,求勾、股;4.已知正勾股积,求勾、股;5.已知正勾股内容圆径,求勾、股。这些问题的解法保留有中算特色。不同于《数理精蕴》中同类问题的解法。从上述之例解法可以看出,《积求勾股法》颇类《九章》粟米之法的今有术,而《数理精蕴》下编卷十三“正勾股比例”内容与《积求勾股法》相当,但其所用方法为西洋数学中的四率比例法与面积比例法,显然代表了中西算法迥异的风格。对此种中算风格方法,陈厚耀大加赞赏:“谨案隶首作《九算》而终之以勾股,非后之也。以其理甚精微,算之不易。其为术也,必先知二数,方可相求。又多用开方。一遇和较,非带纵减纵诸法不能御。取数繁重,学者畏之。今用定率法,以乘除代开方。又得一数,即知其他。其神妙简易,直古今所未发,中西所未有也。《周髀算经》但言勾三、股四、弦五,于兹益信。”这个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积求勾股法》经过修改后收入《数理精蕴》之内。当代学者李培业对该书作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为《论康熙数学著作〈积求勾股法〉》(载《数学史研究文集第四辑》)。《积求勾股法》版本有《陈厚耀算书》本,现藏李倍业处。

猜你喜欢

  • 孝经宗旨

    一卷。明罗汝芳(1515-1588)撰。汝芳字维德,号近溪,南城(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布政使参政。初从永新颜钧讲学,后颜钧系南京狱当死,汝芳鬻产救出。罢官后,汝芳事养颜钧,

  • 刘昺敦煌实录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载《敦煌实录》十卷,刘景撰;《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刘延明撰;《唐书·艺文志》作刘昺撰。刘昺,字彦明(延明),唐人避讳而改为景。陈振孙《书录解题·敦煌新录》目下云:

  • 周礼政要

    二卷。清孙诒让撰。此书前有光绪壬寅(1902)籀庼居士序(即自序),又有瞿廷韶序。此书自《朝仪》至《收教》,凡四十篇,体例是先列《周礼》经文与郑玄注于前,然后讲论与《周礼》相合的西方政制。此书主旨在于

  • 宋东莞遗民录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

  • 两朝疏草

    十二卷。顾尔行编。顾尔行,明代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大名府推官。张瀚撰《疏议辑略》所载止武宗以前,故尔行复录世宗、穆宗朝诸疏,以续其书。明至世宗以后,纪纲日弛、议论日多

  • 翠寒集

    一卷。元宋无(1260-1340)撰。宋无,字子虚。苏州(今属江苏)人。曾举茂才不就。此集为无晚年自定,子振为序并刻之。“统观其集,七言古体纯学李贺、温庭筠,时有隽语。乐府短章,往往欲出新意,而仅失之

  • 春秋传说辨正

    十二卷。不著撰人。该书不标时代,也无序跋。考序中所引历代诸家之说,其时代最晚的如戴震、孔广森、王引之、凌曙等多为嘉庆、道光间人。该书存传抄本,以《春秋》十二公顺序,每公一卷。书中不全录经传,有所辨正,

  • 金匮钩玄

    三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明戴元礼校补。又名《金匮钩元》、《平治荟萃》。此书为朱氏临证医案之节录,经门人校补,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论述临床各种病证。卷一、卷二以内科杂证为主,兼

  • 殷礼征文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一号永观,浙江宁海人,近代学者。王国维于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训诂无所不精,实为一代学术宗师。晚年从事金文、甲骨文研究,主张以出

  • 职官分纪

    五十卷。宋孙逢吉(生卒年不详)撰。孙逢吉字彦同,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宋隆兴元年进士。宋宁宗时官秘书监、吏部侍郎。此书专门纪宋以前各朝代的官制,每官先列周官典章,次叙历代制度的沿革、名姓故事。引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