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蒿盦论词

蒿盦论词

一卷。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盦,晚号蒿叟,辛亥后称蒿稳公,江苏金坛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年后,以京察一等,外放安徽凤阳府知府。自光绪十六年(1890)京东涝灾至出守凤阳,煦曾多次参与灾赈事务,颇有政声。宣统二年(1910)江皖大水,起为查赈大臣,五次出入灾区,赈三十九州县。入民国后,以遗老寓居上海,创立义赈协会,救济各地灾民。冯煦少有才名,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其词幽咽怨断,感遇为多,论者称之为“填词大手”(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著有《蒿盦类稿》三十二卷、《蒿盦续稿》三卷、《蒿盦奏稿》四卷、《蒿盦随笔》四卷、《蒿叟随笔》五卷、《蒙番室词》(一名《蒿盦词》)二卷、《蒿盦论词》一卷,编有《宋六十一家词选》十二卷。本编原非专著,乃近人从《宋六十一家词选》辑出者。书中不及唐五代,又多论选词之旨,皆限于原书之例。然首饰略论南唐者,则以宋初西江之词,源于二主之故。清代论词者众,往往滞于成见。煦书于两宋词学,独尊美成。而于屯田、东坡、淮海、稼轩、白石、梅溪、梦窗诸家,亦各许其一端,可谓不随波逐流。其言曰:“词家各有涂径,正不必强事牵合。”由是可知其旨趣所在。有《词话丛编》本。

猜你喜欢

  • 长物志

    十二卷。明文震亨(1585-1645)撰。文震亨,字启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文征明之曾孙。天启中以恩贡为中书舍人,崇祯中官武英殿中书舍人,长于书、画,且咸有家风,并以善琴供奉。明亡后,绝食而死,

  • 学福斋杂著

    不分卷。清沈大成(1700-1771)撰。大成,字学子,号沃田,江苏华亭(今松江县)人,岁贡生。著有《学福斋诗文集》。是编多论经义,间记算法,共有十二条。即《论易七八义》、《论术家寄居》、《包说》、《

  • 娄山易轮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系范氏《读书小记》之一,实为撮抄未定之书,因而与《易卦考》等书多有重复之处,宗旨亦大同小异。此书题曰易轮,盖取易道周转不息之意。书中最主要的是前四图:一曰小生生图,明先天易八卦

  • 东平州志

    ①八卷。清张聪、张承赐修,单民功纂。张聪,汉军正黄旗人,荫生,康熙十九年(1680)任东平知州。张承赐,康熙年间任东平州知州,张聪之宗兄。张聪宰东平州后,以东平郡乃古齐鲁之交,遗风故俗,为遐迩所重,搜

  • 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吴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朱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六年始知徐州知州。刘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

  • 读潜夫论

    一卷。清俞樾撰。俞樾有《易贯》,已著录。是书据汪继培《潜夫论笺注》本,而记其所校订的内容,共三十三节。《论荣》篇,中堂生负苞,“负”当作“斧”。《考绩》篇,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译”即“易”,谓

  • 青芙馆词抄

    一卷。《韭室诗余别集》一卷。清陈寿祺(1771-1834)撰。陈寿祺字恭甫,号左海,又号苇仁,晚年自号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曾充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

  • 偃曝谈余

    一名《偃曝余谈》,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书首陈继儒自跋云:“余入冬喜负暄读书,已渐相昵。往往狎夏日鼾睡以为快。庶几有鲁恭士阳之意与。客笑不能从。云:‘王僧达云:寒荣共偃曝。孟浩然云

  • 古文旧书考

    四卷。岛田翰撰。岛田翰,明治十二年(1876)生于东京,字彦桢,天资聪明,勤于读书治学,尤其长于考证校勘学,但是一生却怀才不遇。《古文旧书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为后人所称赞。前面的序可谓是作者的自

  • 国朝著述未刊书目

    一卷。清郑文焯编。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陂、权间、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八旗汉军正白旗,光绪年间举人,官内阁中书。性喜藏书,自将搜集所得清人著述未刊稿本编为是目,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