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

三十卷。宋唐慎微(约1056-1093)撰。唐慎微,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县)人,后迁居成都。唐慎微出身世医之家,勤奋好学,精研本草,不愿为官,酷爱经方,为人治病,有求必应,不取酬金,唯重名方秘录,经年积累,得民间医方并本草文献资料甚丰,在此基础上,将《嘉祐本草》与《本草图经》合为一体,于元丰五年(1082)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此书收载药物一千五百五十八种,其中有作者新增列四百七十六种;载方及方论共四千余条。有些药物如灵砂、桑牛等为此书首载。书中对药物主治、归经等理论详加阐述,并区分药物产地、品类,说明药性及采收、炮制方法等,更附以图示,便于识别、应用。该书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方药经验和大量的古代典籍资料,反映了宋代本草学的最高成就,是我国药物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著作。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说:“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此书宋时已有三十卷、三十二卷两种版本。宋大观二年(1108)经仁和县尉艾晟修订并序,题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称《大观本草》,共三十二卷,颁行全国,而为官修本草。宋政和六年(1116)又经提举医学曹孝忠等奉旨校正润色并序,改题《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即《政和本草》。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经王继先等修订,题为《绍兴校订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金大定己酉(1189)张存惠又将寇宗奭《本草衍义》随文散入,增订改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此本流行最广,《四库全书》即据此著录。有平阳张存惠刻本(金本)善本残卷,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明刊善本多种,分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清光绪三十年(1904)武昌柯逢时影宋并重校刊本(《大观本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篆书忠经

    二卷。清刘源书。刘源字伴阮,工画。此经共十八章,每章一种书体。第一章古文,第二章小鼎,第三章钟鼎,第四章方鼎,第五章悬针,第六章摹印,第七章坟书,第八章笏文,第九章柳叶,第十章玉筋,第十一章偃波,第十

  • 简斋集

    十六卷。宋陈与义(1090-1138)撰。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政和三年(1113)上舍甲科,授开封府教授,累迁兵部员外郎。绍兴中,官至参知政事。与义诗源出豫章,天分绝高。风格

  • 梁京寺纪

    一卷。不著撰人。此记无著述时间。此记升元寺条中,记载李玉时期升元阁仍存在,此梁朝文物,故推断此记为宋代初年手笔。是篇记梁代诸寺院,文笔雅洁。唐代释清澈著《金陵寺塔记》30卷,收入《唐书·艺文志》中,是

  • 禹贡备遗

    二卷。明胡瓒撰。胡瓒字伯玉,安徽桐城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右参政。书首有胡瓒题辞。此书本诸其父胡效才的《禹贡遗编》,又参考了彭灿的《禹贡简备》,所以本书名为“备遗”。胡效才字用甫,为明嘉靖年间进

  • 逍遥巾

    一卷。清汤贻汾(1778-1853)撰。汤贻汾,字雨生,常州(今属江苏)人。道光间任灵丘路都司,虽是武将,擅长词曲,有传奇《剑人缘》,姚燮《今乐考证》著录十录其目。杂剧《逍遥巾》四折加一楔子,写其自身

  • 牧潜集

    七卷。元释圆至(1256-1298)撰。圆至字牧潜,号天隐。高安(今属江西)人。“至元以来,遍历荆襄吴越,禅理外颇能读书,又刻意为方丈,笔力崭然,多可观者。”(《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编修

  • 广东通志

    ①三十卷,清金光祖修,莫庆元纂。金光祖,满洲人,生员,康熙十二年(1673)任两广总督。莫庆元,番禺学教谕。时朝廷诏谕各省州县纂修志乘,以备一统志采择。金光祖在其序中云:“部檄至两广,臣光祖适备员总督

  • 孝经内事图

    ① 一卷。明孙珏(详见《孝经援神契》)编辑。是书《御览》所引无“图”字。孙珏则以为“天象玄隐,非图莫著,而终以其言隐也,名之内事”。此说不确。是书不著所出,所辑“大角为坐候”五字,“斗曲杓桡”三十二字

  • 书经集传异同商

    六卷。不著撰述人姓名。或云湘阴郭嵩焘著。此书以蔡沈《书集传》为主,而商其异同。如《尧典》“允恭克让”,蔡沈《书集传》认为“允恭”为一德,“克让”为一德。此书则引吕楠曰:“允,德之积也;恭,德之显也;克

  • 静便斋集

    十卷。清王曾祥(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曾详,字麟征,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末诸生。与厉鹗、金农相唱和。本集前五卷是诗,后五卷皆杂文。“静便斋”取自谢灵运“还得静者便”句,由此而命名。卷前有雷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