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逸孟子

逸孟子

①一卷。清李调元(1734-1820)辑。调元字羹堂,号雨村,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至直隶通水道。调元博学多文,藏书极富,凡经史百家,稗官杂说,都有撰述。又辑刊《函海》,至数百种。此书一卷,前有自序。言《孟子》自秦焚书后,散逸于诸子百家。故是篇多由秦汉诸子内辑出。每条之下,皆注出处。所引共数十种,最重要的,有《文选注》、《盐铁论》、《说苑》、《后汉书注》、《太平御览》、《风俗通》、《韩诗外传》、《意林》等,其中数条,与《孟子》原文相同。《孟子》一书,久散于诸子,汉孝文帝时,始与《孝经》、《尔雅》同置博士。至赵宋时设科,《论语》、《孟子》并列。注疏之家,互相表里。为之辑佚补注的,自赵岐外,唐代翼《孟子》的,有刘轲,续《孟子》的有林慎思。宋代有余允之《尊孟辨》七卷。而调元辑其散佚,独具卓识。其昌明经学之功,不在诸人之下。该书有《李氏函海》本。②一卷。清马国翰(详见《论语谶》)编辑。是书仿《孔子集语》之例,于《孟子》七篇之外,搜采群书,零章断句在所不弃。但诸书所引《孟子》或概括原文之意或就原文而申解,虽与七篇原文少异,未必全出七篇之外。国翰所收遗漏尚多。如首条引自《荀子·性恶篇》:“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而《荀子·大略篇》引“孟子三见宣王而不言事。门人曰:‘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乃国翰不引。则其他可知。其引《侨英玑珠》“孟子曰:‘江海异于行潦者深广也……高不出于丘陵,则跛牛涉其颠’”此条仅见于陈士元《杂记》转引。而《侨英玑珠》,究据何书终不可知。该书有玉函山房续刊本。

猜你喜欢

  • 紫阳通志录

    四卷。清高世泰(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泰字汇旃,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崇祯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笃守家学,于梁溪修葺道南祠丽泽堂,同高愈等在此讲学。祁州刁包往返与高世泰论学,故有南梁祁北之称。著有《五

  • 非诗辨妄

    一卷。宋周孚(?-1174)撰。周孚,宋代诗人,字信道,祖籍济南,寓居丹徒(今江苏丹徒县)。七岁通《春秋》,作诗初学陈师道,后学黄庭坚。乾道二年(1166)进士,授真州(今江苏仪征)教授。《宋史·艺文

  • 辛卯侍行记

    六卷。清陶保廉撰。陶保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其父陶模,历任陕甘、广东总督,颇多善政。光绪十七年(1891),陶模由陕藩简授新疆巡抚,陶保廉侍行,备记其行程。自西安至天津为一卷,自天津至西安为一卷,

  • 云居圣水寺志

    六卷。清释湛明伦原辑,通渊实懿重纂。云居,豫章(今江西省)之山,唐咸通间,道膺禅师,始由西江入越之七宝山,建庵居住,门楣书“云居”二字。宋元珮间,安禅圣水岩有佛印,故名寺为圣水。元初指月重新云居,明洪

  • 残本古名家杂剧

    五卷。不著编者姓名。此书为元、明人的杂剧选集,仅存杂剧五种。其一为元张寿卿所撰《谢金莲红梨花》;其二未著撰人,为《李云英风送梧桐叶》,其三为元关汉卿所撰《钱大尹宠谢天香》;其四为明程士廉所撰《帝妃春游

  • 说唐小英雄传

    见《说唐演义后传》。

  • 玉霄仙明珠集

    二卷。明吴子孝(1485-1563)撰。吴子孝字纯叔,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吏部尚书吴一鹏子。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江南通志》称其“议论英发,为文章宏肆浩博。”吴子孝词尚能自

  • 诗集传音释

    二十卷。《札记》一卷。元罗复撰。罗复字中行,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该书为朱熹《诗集传》作音释,对《诗经》音韵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卷首附有《诗序》,朱熹《诗辨说》、《诗图》、《诗传纲领

  • 逊学斋文钞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诗钞》十卷。《文续钞》五卷,《诗续钞》五卷。清孙衣言(1815-1894)撰。孙衣言字邵闻,号琴西,一作勤西,晚号逊学叟、逊学老人。浙江瑞安人。近代经学家孙诒让之父。幼年其父

  • 诗传讲义

    四卷。不著撰人姓氏。该书为奎章阁旧藏写本,版心墨印,字划工整,每半页十行,每行二十个字,编首有集玉斋长方印。就其缮写装潢来看,估计应当是朝鲜李朝正祖在东宫时的讲本。该书以诗序列之编首,大旨皆宗《朱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