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è

【源】 ①周时东夷有介国(故城在今山东胶县南70里之介亭),春秋时为鲁附庸,其后以国为氏(7,17,21)。 ②夏时有介侯国,在汾之介休(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南15里),其后有介氏,见《姓考》(17,62)。 ③朝鲜族姓。 【望】太原、河南(17,60,418)。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介之窥,夏王桀之臣(60)。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河北之辛集、黄骅,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桀臣介之窥为介姓之姓。望出太原。今山西解县多此姓。” 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元和姓纂》 云:“介,出 (於)晋介之推。” 郑樵亦云: “春秋之时,冀芮居冀地,颍考叔居颍谷,介之推、烛之武,并以地命氏。”③ 《续通志·氏族略》 则归 “以国为氏” 之列,其注云: “春秋时附庸小国,后以为氏,又地名(或以地为氏)。” (按: 邓名世 《辨证》 曰: “介之推不见得姓之始; 介葛卢不见亡国之年。二人之氏不相沿也,故入 ‘以国为氏’,而以地名附见於下。”)

三国时吴有介象,会稽人; 明代有介不易,又有介寿。

猜你喜欢

  • 諸兒

    读音:Zhūér【源】系自姜姓。齐襄公名诸儿,其后以名为氏(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刘后有诸儿氏。”春秋时齐襄公名诸儿,为公孙无知、连称、管

  • 读音:Qìng【源】①汤七佐有庆辅(11)。②系自姜姓。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庆克,为齐大夫,亦谓之庆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7,9,12,60)。③系自妫姓。陈桓公五世孙庆虎之后(5,7,17,60)。

  • 姆萊

    读音:Mǔlái【源】 彝族姓(375)。

  • 读音:Shā【源】 见《姓苑》(15,21,60)。古时朝鲜南部有马韩国,有杀奚之官,见《后汉书·东夷传》。后人或以官为氏(60,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 薩喇特卓

    读音:Sàlǎtèzhuō【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噜特(23,63)。【人】萨喇特卓明安,清镶黄旗人,世居乌噜特,崇德中从征山东有功,授云骑尉,加三等轻车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

  • 读音:Zhēng【源】 争为古国,见《玉篇》,争氏当以国为氏(60,62)。【人】 争同,汉时人,见《印薮》(15,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

  • 读音:bǎo【源】 出自保氏(60,62,91)。或由褒氏所改(91)。【布】 江苏启东有此姓(311)。【人】 葆光生,明时河南叶县人,正德中任江苏高淳县训导(21,24,62)。罕见姓氏。《姓氏考

  • 斯娜

    读音:Sī’nà【综】 裕固族姓。属亚拉格家部落,世居甘肃肃南,至清末民初始采用汉姓白(198)。裕固族姓氏。本户族名,遂以为姓。后或改为单姓“白”。见《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

  • 瓦勒克

    读音:Wǎlèkè【综】 达斡尔族姓。属郭戈勒哈拉,汉姓为郭(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郭博勒哈拉。《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收载,未详其他。

  • 奥古爾佐夫

    读音:Àogǔěrzuǒfū俄罗斯族姓氏。意为 “黄瓜”,以瓜果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