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谚语精解
5棍为百兵之首:棍是最原始的兵器,一个不会武术的人在自卫防身中,往往会随心所欲地使用棍子,棍子作为兵器真是太普遍了,故称之为百兵之首。明将俞大猷的棍术著作《剑经》,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是研究棍法的经典。
6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也作年刀、月棍、久练的枪,这条谚语说明各种兵器掌握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以刀、枪、剑、棍四种而论,枪是最难掌握的。仅仅是搬、扣、扎这三个动作,不下苦功就很难做得正确。枪法之多是其它兵器技术无法比的,而各家枪法又各有许多深奥之处。相对来讲,棍法便较容易掌握,而棍是诸兵器之基础,可说包罗万艺。刀、剑之类则介于枪棍之间。刀是一面刃,剑是两面刃,两者比较,掌握剑术又比刀
12剑走青,刀走黑:青指“轻捷便利”,交手之时,能干净利索地躲闪对手的进攻,谓之“走青”;剑本身轻、短、细、薄,对付粗重兵器,难以硬挡硬架硬格,只可逢坚避刃,遇隙削刚,仗着身法便利、招法变换取胜。“黑”,是很毒凶猛之意,就是说刀法要狠、要猛。刀本身面宽而背厚,交手之时,可大劈大砍,硬挡硬架,刀峰过处,如滚瓜切菜。所以说:“刀走黑”。
15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这里的鞭指的是九节鞭、七节鞭一类的软刚鞭。软刚鞭是极难练的兵器之一。它的技击法讲究劈、套、横、提、拦六字,由于软刚鞭用起来有圆无直,因此演练必须舞动如飞轮,象一堵墙一样,密不透风。拳指打拳,出拳要象流星过空般迅即,拳点似繁星闪烁般眩目。
18把势、把势,全凭架式。没有架式,不算把势:历来人们都爱把练武术叫做练把势,这条谚语重点不在强调练好把势上,而是强调练武术必须姿势正确这一原则,姿势就是架式,是要反复习练以求习惯的一种动作。练套路要注意架式,练各种基本功也要注意架式,每个姿势,都有要领,符合要领,姿势才正确。如马步,就是骑马蹲档的架式,随便一蹲就不是马步。如不按照要领去强调架式,就会练得不伦不类,而且内外功夫也练不成功。
23花拳锈腿,好看无用: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势好看却不实用的拳套。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势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重动作是否体现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实用招法。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习武者所练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惜,练习者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解,表演起来威风漂亮,一经实战白窍不通。这样的习武者也被称为花拳锈腿。
24不能因辞害其意,不能因名忌其拳:用辞不当,当然不好,但如果其意良善,则不应计较,拳名不当,固然有弊,但如果其内容精湛,则也不容忽视。如“女人拳”“疯拳”“狗拳”之类,名字似乎不雅,但拳术却均有独到之处,倘若因名忌拳,岂不丢掉了精华。
26遍访师和友,所求是真传:习武者都想得到真传。真传,顾名思义,就是真东西,实传授,他包括内容、方法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一种武术项目,只要是老师认真实在所传授的,都可称之为真传。
28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这里的六合指内六合、外六合。外六合指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习练之时,手一伸,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这便是发力的顺序。无论是演练还是技击,外六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内六合是指脑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筋合,筋与血合。脑子可以产生意识,意识可以导引气的流通,气可以促使劲力的顺达
36未学功夫,先学跌打:跌打,是跳跃、腾空、翻滚、扑跌等技巧动作的总称,包括吊毛、枪背、空翻、侧翻、滚地雷、仙人跳、鲤鱼打挺、狸猫上树等许多招式动作。跌打也是武术基本功之一。练跌打既可以提高身体灵巧的素质,还可以增强练习高难度动作的能力,既可以奠定练习地躺类拳术的基础,还可以加强演习或交手过程中的自我表现保护。
37拳打千遍,身法自现:这条谚语告诉习武者,只有通过长期的苦练,才能体味到武术的奥妙,才能表现出武术的内涵,因此,在锻炼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纠正缺点,使功法、技术、姿势、动作不断趋于正确。身法,指全身动作的协调,动作的协调,要靠苦练才能实现。
43步不活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拳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步法起着调动周身各个部位以实施各种技击战术的重要作用。技击中的进攻后退,拳打脚踢,肩顶臂撞,无不倚仗步法来保持自己重心的稳定,还要靠步法的变化来动摇对手的重心,破坏其平衡。步法对,拳脚则顺,步法精,出势则疾,进退则灵。步法是协调手法、身法、腿法的基础。步法练好,才能保证手法、身法、腿法的施展运用。各个拳种和技击术都有自己的步法。
45一步练错百步歪:步法如此重要,那么从一开始练习就要力求准确。步法训练首先是基本功阶段,腿功、桩功是练习步法的关键。其次是进行基本步法的训练,要求掌握各种步法的要领,练熟练精。第三个阶段是进行各种步法的变化和灵活运用的训练,还要进行步法与招法的配合训练。步法一旦没有打好基础,最后习惯成自然,那便不容易纠正了,这便是“一步练错百步歪”。
47打法各家各不同,静如处女瞥如鸿:动与静这一对矛盾贯穿在所有的拳种之中。有动有静,动静分明。在演练中要注意动与静的关系,在技击中也要注意动与静的关系。在技击中,动,则要迅雷不及掩耳,将招法完成于瞬息之间。即所谓“动如脱兔,瞥如飞鸿”。静,则要山崩与前不变色,地陷于后不失声。说动即动,要静便静,随心所欲,变化自如。套路中的动与静,有利于表现武术的美感。技击时的东与静,则是迷惑敌人,麻痹敌人,发现破
52心乱则意乱,意乱则拳乱
53力如千斤压顶,劲似利箭穿革:散打中,必须以沉重的力量配合巧妙的招法,才能达到技击奏效的目的。力有本力、劲力。本力是先天生就,所谓:“身大力不亏”。劲力是后天练就,功到自然成。本力大,是习武者的一个优越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坚持进行必要的力量性练习,使发展大肌肉群和发展小肌肉群配合起来,便会有泰山压顶的力量。这个力量可能笨拙一些,但他可能成为优于对手的因素。劲力是武术技击中的一种特殊力量,它能将全身
59打拳要长,发劲要短:长,知演练的套路要长,为的是增力长气,锻炼耐久力。短,指击拳出腿时要有爆发力,即在短时间内将全身之力蓄于击出之拳、踢出之脚上,产生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量,拳家也称之为寸劲。寸劲集中体现在击打动作结束的瞬间,给人以干脆利落,饱满刚劲的印象。寸劲用的好,出拳有声,起腿生风。练习寸劲,首先要注意发力顺达,避免“力”的传递受阻,使力量顺利地送至一点。其次是先松后紧。力在传递过程中,肌肉
60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这十二句谚语概括了对长拳类武术风格的要求。它在动作、姿势、节奏、速度诸方面都做了恰当的比喻。使习练者能通过喻体的形象理解抽象的原则。拳种不同,风格便不一样,但长拳类的几十个拳种,象少林拳、查拳、华拳、花拳、戳脚、翻子、八极燕青等,风格节奏固然有很大区别,但总原则,大体不离这12句。
62前手齐眉三尖对,鼻尖手尖与足尖:三尖者,指鼻尖、手尖、足尖。三尖相对,指拳尖直出应与鼻尖平,又要正。偏于左则右边空虚,偏于右则左边空虚。脚尖也要与鼻尖相对,如若不对,身前俯则后足无力,身后仰则前方无顾。手尖于脚尖要齐,脚踢手随之。手足齐起齐落。拳打脚进之。不能有前后左右的偏斜。三尖相对是武术动作协调一致的要领,无论弓步拳、马步拳、虚步拳都应如此。以三尖相对的方式站桩,还能很好的调节气息。
67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踢人。足踢敌人莫留情,全凭手领门路清:北方流行的拳种中,腿的用法在整个技法中占有很大比重。腿的力量朋,腿比胳臂长,脚上穿鞋,双比赤裸的拳头坚硬。腿法变化多端,却又迥环自如,踢、蹬、踹、碾、圈、摆、撩、踩、掀、扫是腿法的基本动作。腿法作为散打招法要做单项训练,同时还要“操腿”,发绑缚重物踢腿,踢木桩等,使腿更加坚硬。戳脚、弹腿、迷踪都是讲空腿法的拳种。象戳脚实用腿法便有几十种。
69有拳无腿难取胜,有腿无拳难占先。身心一动脚手随,手脚齐到方为全。前两名仍是强调手脚配合使用的重要性。后两名则是强调的领导作用,亦即“想哪打哪”。心中一念,手脚即出,动作快到与闪念同时,最后达到下意识地攻防,这便进入一武术的化境。
80主动抢攻,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强调先行出击的重要。当自己在精神、气势、体魄、力量、武技等方面均压倒对手时,先发制人,可一举获胜,在自己与对手旗鼓相当的条件下,判断准确,看准破绽,抓住时机,果断进攻,可出奇制胜。当自己的身体条件、武艺技术不如对手时,凭着旺盛的斗志,拼搏的精神,疾快的速度,不拖泥带水的动作,坚决果敢,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出击,可反败为胜。对手越消极,我当越主动,以主
82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到;后人发,先人拳:在技击中,先发制人,可以掌握主动权,这是勿庸质疑的,但后发制人也有出奇制胜的妙用。主张后发制人的拳种、拳家均不在少数。后发制人,绝不是说速度要慢于对方,而是动作起动在后,动作完成在先。这就是说,后发制人的速度反而要更快。彼不动,我不动,是说绝不先动。彼微动,我先到,是说对方技击动机,袭击方位、所用招法刚一显露,我即做出反应,且要在对方目的未达到之
83后发先至,后发三至,后发后至:这三句话,是三种防守反攻的技法。这一句强调对手已进攻但尚未达到目的的瞬间,截击要快。第二句强调反击应采用连续进攻的战术,一招未尽,一招即起,不容对手喘息。第三句是说如果对手拳快,则应让过拳锋,消其劲力,待其招势成为强弩之末,即行反击。这三种技法有一个共同点,即要求习武者善于掌握技击时机,使防守与进攻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86拳打三节不见形,见了形影不为能:拳经中说:“三节即三体也,手为梢节,身为中节,足为根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上中下三节总要分明,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在格斗中,身体三节各部都可用来击打对手。头、间、肘、手、胯、膝、脚处处可发,处处可用。如拳谚所说:”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但是,究竟用什么部位击打,却不能显露在外形上,而是要虚虚实实,使
- 谚语大全一年级谚语大全不同国家的谚语与书有关的谚语与书有关的谚语9则与动物有关的谚语与天气有关的谚语与生活有关的谚语与生肖有关的谚语与礼貌有关的谚语与立秋有关的谚语与雨有关的谚语个人谚语摘抄中国古代谚语中国最常用谚语29句中国民间谚语中国谚语大全中国谚语的英文版中国象棋谚语大全中外珍惜时间的谚语中外的民间谚语中秋节有趣的谚语歇后语为人处事谚语为大学英语写作加分的30句经典谚语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大全二十四节气谚语人生受益谚语人生哲理谚语人生常用谚语人生格言谚语大全人生谚语精选传统民间谚语体育相关谚语健康谚语元宵节谚语大全全年农业谚语大全关于不要说空话的谚语摘抄关于中秋节的谚语关于为人处事的谚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关于交谈的谚语关于人生的英语谚语关于体育类的谚语关于保健的谚语关于养生的谚语关于冬天的谚语关于冬至的谚语关于劝诫的谚语关于动物的谚语关于励志的谚语关于劳动的谚语大全